湖南省兒童醫院于八五年五月十五日奠基,歷兩年建設之艱辛,八七年兒童節開院納診。醫院居古城長沙鬧中取靜之紅旗區,位梓園路86號,面湘江而眺岳麓名... [ 詳細 ]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醫院庫 > 佛山市高明區人民醫院 > 醫院資訊 > 國內國民體質連降10年青少年運動能力輸日韓
國內國民體質連降10年青少年運動能力輸日韓
時間:2012-10-25 16:05來源:求醫網
亞運會199金遙遙優秀,但我國國民體質10年來卻不斷下降
哪怕劉翔跑得再快,我們也只有一個劉翔,劉翔跑得快不等于國內人短跑基因好;哪怕我們包攬亞運會上所有的金牌,也無法改變我國國民體質10年來不斷下降的趨勢。
我們是競技體育的金牌大國,我們也是國民肥胖率、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國民亞健康比率在世界上高居前列的國家。體育的功能是塑造健康優秀的公民,但面對全面素質不斷下降的現實,作為競技金牌大國,我們難道不該反思我們的體育發展戰略嗎?
金牌數量一直在漲
競技金牌:世界第1,亞洲第1
以 1990年亞運會為起始,20年來,國內競技體育在五屆奧運會和六屆亞運會上,將金牌戰略發揮到優秀。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國內金牌總數16枚,排在第四,位居金牌榜第二陣容的排頭。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金牌數與上屆持平,排名也持平。從2000年悉尼奧運會開始,國內軍團在金牌榜上開始大踏步超越,奪得28枚金牌,位居第三,跨入第一集團。2004年雅典奧運會,國內以32金躍升到第二,僅比第一的美國少3枚金牌。2008年北京奧運會,國內代表團以51金成為世界金牌第一大國。
至于亞運會,從1990年北京亞運會到剛閉幕的廣州亞運會,在總共六屆亞運會上,國內軍團無論在主場還是客場,都是金牌和獎牌第一大戶。有人戲稱,這樣下去,亞運會就快變成全運會了。
全民體質一直在跌
國民體質:世界第32,亞洲第3
再看看我們的國民體質,所謂國民體質就是一個國民在心肺耐力、力量耐力、柔韌性和體成分(脂肪含量)等生理指標的一個均值。從1990以來,我國也進行了數次大規模的國民體質監測。
在 2000年完成的一次監測中,速度素質、耐力素質、柔韌性素質、爆發力素質、力量素質均全面下降。反映柔韌性素質的立位體前屈指標和1995年相比,7-12歲下降0.4厘米,13-18歲下降1.8厘米,19-22歲下降2.5厘米;反映下肢爆發力的立定跳遠最大下降2.3厘米;反映耐力素質的 800米、1000米跑下降更為明顯。13-18歲中學**孩子生的1000米、800米跑的平均水平下降9.6秒、12.6秒,大學男女生分別下降20秒和15.1秒。另外斜身引體、引體向上、仰臥起坐等指標也沒有一個是上升的。
今年初公布的一組最新的國民體質報告顯示,較之2000年,我國青少年的國民體質再次下降,這里不再列舉繁雜的數據,從最能反映體質的肥胖和近視狀況就可見一斑。較之2000年,我國青少年肥胖率增長近50%,城市男學生1/4為胖墩兒。較之2000年,青少年近視率從20%增長到31%,可以說,國內即將成為不折不扣的眼鏡王國了。
20年來,我國競技金牌不斷“瘋漲”,國民體質卻不斷下降,在2007年公布的一項世界國民體質排名中,荷蘭、丹麥和德國排在世界前三,韓國排在第24位,亞洲第一。日本排在第29位,亞洲第二。國內排在第32位,亞洲第三。國內人的體質狀況用新華社記者楊明提供的數據就是“兩高一超”,1.6億人患高血壓、1.6億人患高血脂,有2億人超重或肥胖。75%的國民處在亞健康狀態。如果召開各國國民體質奧運會和亞運會的話,我們的獎牌榜可就慘淡了。
運動能力對比
青少年體質遠不如日韓
國民體質的下降,究其原因與生活方式有關,在影響生活方式的指標中,運動健身是影響國民體質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說,我國國民體質,尤其是青少年體質數十年下降,恰恰是我們的全民健身運動,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
據《國內青少年體質健康行為調查》初步調查顯示,因城市化的發展,我國60%以上學生的居住環境不具備進行體育運動的條件;在休息和節假日的空閑時間,學生最喜歡做的3件事是:上網聊天和游戲、聽音樂學唱歌和看電視,出去運動的不足30%。
再看看我們的近鄰日本,日本中小學生的運動量普遍多于國內學生,每天鍛煉2小時的日本學生有21.3%,國內學生僅為6.3%;每天鍛煉3小時的日本學生有21.3%,而國內學生僅為1.3%。
日本青少年研究所曾經對中日美三國初、高中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的問卷調查顯示,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初中生,國內為8%,日本為65.4%,美國為62.8%;高中生國內為10.5%,日本為34.5%,美國為53.3%。
國內青少年缺乏鍛煉,日、韓的學生勤于鍛煉。當這三國的孩子在一起運動時,將發生什么狀況呢?一項調查報告描述了去年我國一所學校中外學生的體質差異。以一次登山活動為例,以日、韓學生為主的國際部全體學生都順利到達山頂,國內學生中卻有20多人因體力不支中途返回。
除了耐力和精力不如日韓學生,國內學生在耐寒能力上也差距明顯。進入冬季,國內學生在室內穿著厚厚的毛衣褲,而多數日韓學生只內著一身秋衣褲。在體現協調能力的急停急轉的測試上,國內學生時常會摔跤,還有很多學生不能很快地奔跑。
100多年前,我們被外國人稱為東亞病夫。如今我國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競技體育已經開始躋身世界前列,我們的金牌一次比一次多,但國民體質卻是一代不如一代,這樣下去既令人感到諷刺又令人擔憂。 (據《華商報》)
中日韓“比賽項目”
■身高體重
國內:12歲**平均身高156.38cm,平均體重51.32kg。
韓國:12歲**平均身高150.93cm,平均體重43.14kg。
■肺活量
國內:一年級**肺活量平均值923ml,六年級為1820ml。
韓國:一年級**肺活量平均值1450ml,六年級為3180ml。
■鍛煉時間
國內:每天鍛煉兩小時以上的學生占6.3%。
日本:每天鍛煉兩小時以上的學生占21.3%。
■睡眠時間
國內:五六年級學生由于課業增多和各種補習班,睡眠不足8小時,六年級半數學生睡眠低于7小時。
韓國:每天保證9小時睡眠。興趣班多為體育鍛煉,如高爾夫、跆拳道等;課業負擔總體較輕。
■綜合體質排名
國內:亞洲第三,世界第32位
日本:亞洲第二,世界第29位
韓國:亞洲第一,世界第24位
■國民體質監測數據:
立定跳遠:5年下降2.3厘米
大學**1000米跑:5年下降20秒
大學女生800米跑:5年下降15.1秒
青少年肥胖率10年增長近50%,近視率10年增長11%
本組稿件數據來源: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吳鍵博士《國內青少年體質健康行為調查》;《天津教育報》關于中日韓學生體檢數據統計及調查分析;《國民體質監測報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