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腫瘤醫院坐落于黃河之濱的省會鄭州,1977年籌建,1984年正式開診。2010年,醫院掛牌成為鄭州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由此完成了從社會... [ 詳細 ]
每個肺癌患者的治療方案都不同
時間:2012-10-26 19:29來源:求醫網
李醒亞,男,年生,主任醫師,教授,醫學博士,~年在美國康州大學做訪問學者。長期從事腫瘤化療、分子靶向治療及綜合治療。
李醒亞教授說,有數據顯示,在確診為肺癌的患者中,約30%在確診時發現腫瘤仍局限在原發部位,手術可以完全切除,但術后約有50%會復發轉移;25%~30%的患者在確診時,腫瘤已局部侵犯周圍的血管、心臟、胸壁和椎體等,這些患者手術全部切除腫瘤的難度較大、復發風險高,部分患者因侵犯重要臟器組織而不能接受手術治療,只能給予化療和放療,5年生存率在10%~20% ;40%~50%的患者在確診時已發生遠處轉移或發生癌性胸水、心包積液,只能做全身治療,目前公認的有效治療方法是化療和分子靶向治療,轉移患者的5年生存率不足1%。
這意味著,約一半的肺癌患者在確診時已經出現遠處轉移,屬于晚期肺癌,哪怕采用再先進的治療手段,也難以最終治愈,但依舊有晚期患者能活好多年,他們得益于醫生為他們量身制訂的治療方案。
李醒亞教授說,治療肺癌,必須做綜合的判斷以確定較好治療方案。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建議治療方案都是多學科綜合治療。
醫生接觸肺癌病例首先是要判斷肺癌的病理類型。肺癌按病理劃分為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兩者分別占肺癌發病總數的10%~20%和80%~90%。其中,非小細胞肺癌又分鱗癌、腺癌、大細胞癌等種類。小細胞未分化癌對放療、化療比較敏感,但很容易復發。
其次,要看肺癌的分期,也就是疾病的早晚,根據分期制定治療策略。國際上采用統一的TNM分期標準,根據腫瘤的大小和侵犯范圍、淋巴結轉移情況和有無遠處轉移將肺癌分為Ⅰ、Ⅱ、Ⅲ、Ⅳ四期。其中,Ⅰ期和Ⅱ期的特點是腫瘤比較小,比較容易切除,并且沒有遠處轉移,可以采用手術完整切除干凈;II期患者術后再化療減少復發;Ⅲ期又分為ⅢA期和ⅢB期,前者有手術切除的可能,術后還要輔助化療和放療,后者就不能手術切除,只能做化療和放療;Ⅳ期患者有遠處轉移,手術和放療只是局部治療手段,不作為晚期患者的主要治療方法,目前主要的治療是全身性化療、使用遏制突變型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的靶向藥。
最后是治療計劃的實施,在執行治療計劃前還要看患者有無治療的禁忌證。肺癌治療方案的確定,還要看患者的年齡和全身健康狀況,是否合并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常見的慢性病,了解重要臟器的功能。
國內外對肺癌患者進行長期跟蹤隨訪的結果發現:早期患者,尤其是病理分期是Ⅰ期的患者,接受恰當的手術治療后,術后的5年生存率達到60%,令人遺憾的是,Ⅰ期病人所占的比例還不足10%。II期肺癌術后的5年生存率為35%~45%,III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不足10%。
但是,中晚期患者也不只是死路一條,只要制訂合適的方案,依舊能提高生存率,延長生存時間。
43歲的徐某,男性,因為“咳嗽、咳痰、痰中帶血一個多月”,到某省級醫院做CT檢查,發現左上肺腫瘤,左上肺節段不張,左肺門及縱隔淋巴結腫大。又進一步做氣管鏡,結果顯示:左上肺低分化癌,考慮腺癌,屬于ⅢB期患者。
李醒亞教授說,對他做手術已不可能,根據目前國內肺癌的臨床治療指南,給他定下“化療+放療”的綜合治療方案。目前經過治療,患者所有的不適癥狀都消失了,仍在堅持治療。
最難治的是晚期患者,治療效果差,并發癥多,患者的生存時間還短。李醒亞教授經多年研究,對晚期肺癌患者提出一種治療理念:綜合治療+個體化治療。也就是說,每個晚期肺癌患者都同時用多種治療方案,但每個患者的治療方案又都不同。
78歲的鄭某,2年前發現左肺腺癌,同時合并有腦部、腎上腺轉移。考慮到她的身體情況,李醒亞教授最初建議她服用靶向藥物“易瑞沙”,果不其然,腫瘤很快得到遏制。可是,6個月后,腫瘤復發了。李醒亞教授立即調整治療方案,改成“培美曲塞化療”,腫瘤被遏制,但化療4個周期后,腫瘤又有進展。李醒亞教授再次改用靶向藥物“易瑞沙”治療,疾病控制不如第一次效果好,2個多月后腫瘤再次進展,腦轉移引起頭痛,肺部腫瘤生長致呼吸困難。這次,李醒亞教授大幅度調整了治療方案:控制胸水,腦部放療,隨后給予多西他賽化療3次,病情又一次得到有效控制。待病情穩定后,李醒亞教授再次調整治療方案,建議她繼續服用“易瑞沙”靶向藥物。就這樣,原本生存率極低的她竟奇跡般地撐了2年多。目前仍在治療中,病情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