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博愛康復醫院(湖南省工傷康復中心)是2009年2月經國家衛生部備案、湖南省衛生廳(湘衛函〔2009〕14號)批準設置的三級康復專科醫院。醫... [ 詳細 ]
香港學習考察的幾點體會
時間:2012-10-27 15:31來源:求醫網
5月26、27、28日我們在院領導的帶領下考察了香港理工大學康復門診、麥理浩康復院、伊利沙伯醫院、九龍醫院、香港工人康復中心等5個不同的醫療康復部門。雖然只有短短的3天時間,但讓我增長了很多知識,使我受益匪淺,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具體談談個人的觀點。
第一,加強學習。我是一名中西結合專業的醫生,畢業后從事內科專業,一個偶然的機會,我來到了湖南博愛康復醫院,這個充滿著生機、有巨大發展潛力的新型康復專科醫院深深地吸引著我的心。這一年多里,我生活在這個充滿活力的群體之中,得到了醫院領導、醫生和周圍同事的關心和幫助,使我在康復醫生之路上邁開了第一步。然而這次的學習和考察,我感觸很深的是香港康復醫院嚴明的管理體系、井然有序的工作程序,先進的醫療設施和親密無間的團隊精神使我耳目一新,更堅定了我從事康復事業的決心,但我也深刻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以及和人家的差距還甚遠。我覺得我要從頭開始,認真學習康復醫生的基礎理論,不斷結合臨床、結合康復工作實踐,重點把握本院的康復工作特色,積極開展對偏癱、截癱、腦外傷、骨關節損傷導致肢體殘疾的學習和研究,深入學習肢體殘疾得得康復治療原則和方法,充分掌握運動、物理、物理反饋等康復治療的實踐運用過程,認真按照康復醫生的工作職責要求,積極完成收治范圍內的接診、收治、檢查工作,制定和組織實施醫療康復計劃,保持與運動、作業、言語心理、理療、化驗檢查、康復工程部、職業康復等部門的全方面交流和合作,全面提高自己的服務工作能力。在處理臨床急癥和疑難病癥的過程中虛心請教,在上級醫生的指導下,不斷提高自己的實際工作水平,充實自己。
第二,交流與協作。主要從兩個方面談下自己的看法。
1、與治療師的交流合作。一個完整的康復學科所具備的人員包括康復醫生、治療師、護士、護工等。首先,在康復治療的團隊中,應加強醫生和治療師的溝通,當一個病人入院進行康復治療時,康復治療師/康復醫生一定要明確3個細節:明確患者身體結構與功能損傷與受限部位和程度;明確患者個體活動(日常生活活動、家務能力和購物等)受限程度和預后;明確患者參與能力(職業、社會交往、社區活動、休閑娛樂及生活質量)受限程度和預后,有針對性的實施康復治療。這就需要PT、OT、ST、理療、中醫傳統、職業康復等相關部門人員都**參加,進行面對面的溝通,制定治療方案及近遠期目標或是在崗工作能力強化訓練方案。定期進行康復評定,明確康復療效,便于調整康復治療方案。我覺得這點,做得很不夠,往往評價會只是做表面功夫。在今后的康復工作中,我應該重視評價會,提高治療質量,對病人負責。在我院康復醫生是**和組織者,康復治療師往往是根據醫生的處方,進行治療訓練,而在香港,治療師擁有獨立的自主權,是針對病人的具體情況作出治療計劃,該如何進行治療訓練,治療師比醫生更具優秀性。其實康復醫生和康復治療師是緊密聯系的只是專長于不同的領域。醫生是通過藥物和手術來治療,而治療師是通過對肌肉、骨骼和神經的熟知,以達到提高患者運動和自理能力,在治療師的領域,醫生的知識是不夠的,因為沒有完整的運動學理論和實踐。而醫生要給治療師在康復中需要注意的事項,以免對患者造成不必要的危害。但治療師是獨立的專業,可以對醫生的建議提出異議,并且治療師對于康復運動有自己的診斷、方案和評估,這是獨立于醫生的。總之,隨著醫療領域的細化,合作是必需的。我個人覺得要提升治療師的對位,并不是誰去領導誰,應該處于一個平等的地位。
2、與病人的溝通交流,注重心理治療。一個早期的殘疾患者往往都生活在極度痛苦之中,默默忍受著身心健康的雙重摧殘,殘疾使他們成為社會的弱勢群體,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原來的生活,甚至沒有一點生活能力。為此,我們應該多關心患者,走入他們的內心世界,保護他們的隱私,不能僅停留在單純的醫生與病人的關系層次,而是使其成為和醫生成為朋友,重新改變生活方式,重新認識和面對今后的人生,積極配合醫生和治療師的康復治療,早日走出傷殘的陰影,回歸社會或重返工作崗位。
第三,變被動為主動。這次學習考察直觀上給我的印象是患者治療的主動性強,而并非全靠治療師去做被動運動。這點我覺得我們的病人欠缺了些。可能和我們醫生和治療師有一定關系。我們的康復醫生和治療師應該向患者做好解釋工作,從患者受傷部位和非受傷部位的綜合評估,宣教主動運動的優勢及被動運動的弊端,全身心鍛煉,增加耐痛的能力,教患者正確的訓練方法,注意心態,正確引導,積極主動投入康復治療,而治療師僅起到指導作用。
第四,加強宣傳。在進入香港的各所康復門診或是康復院,首先看到的就是墻壁上各種宣傳欄,是關于一些疾病的預防和處理,比如說腦卒中偏癱患者的體位擺放、翻身、轉移、生活自理方面的技巧,并且有相應的圖片指導。我們醫院的大部分工傷病人,都來自農村。我覺得我們也可以在醫院走廊、病房貼一些通俗易懂的標語或是宣傳畫冊,既可以增長病人的日常生活小知識,又可以美化病房環境。
第五,預防為主,開展職康。這次的學習考察重點是關于職業康復。我覺得可以采納香港的模式,這個針對功能受限不明顯,有生活自理能力的患者而言。先行康復訓練,安排1-2月的時間根據患者受傷部位和非受傷部位的綜合評估,全身心的鍛煉,注意教患者學習正確的工作技術和體位,在自己的承受范圍之類,預防再次損傷。加強崗前培訓,模擬原工作崗位的工作任務及其工作環境,在盡量接近實際工作情況下,提高工傷職工工作。如不能耐受者,則重新評估和選配,總的宗旨是實現經濟獨立。
以上就是我個人的意見,有什么地方與各位意見不統一的,還請諒解。總之,在康復醫生成長的道路上,還有很多問題等待我們去探詢和學習,若想成為一名出色的康復醫生則**努力學習康復醫療技術,不斷提高服務水平,同時我也會努力,希望不辜負院領導的重托,為康復事業盡己所能。最后非常感謝院領導給我這次學習的機會。
康復一病區 陽金慧
2010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