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博愛康復醫院(湖南省工傷康復中心)是2009年2月經國家衛生部備案、湖南省衛生廳(湘衛函〔2009〕14號)批準設置的三級康復專科醫院。醫... [ 詳細 ]
我院牽手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與天士力集團打造康復醫療服務發展新模式
時間:2012-10-27 15:35來源:求醫網
8月25日下午,在湖南省委常委、副省長郭開朗的見證下,我院與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天士力集團三方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打造湖南省最大的康復醫學中心——湖南博愛康復醫學中心,在我國率先開啟了以“大型綜合醫院為龍頭—康復專科醫院為核心—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為基礎”的三級康復醫療服務網建設試點的新型發展模式。
(一)國內第二大專業康復機構在湖南呼之欲出
國家鼓勵社會資本辦醫,為醫療衛生發展迎來新的契機。《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中發〔2009〕6號)“建立預防、治療、康復一體的衛生服務體系”的基本方針確立;國務院《關于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的意見》(國辦發〔2010〕58號)“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推進形成多元化辦醫格局,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元化的醫療服務需求”;《湖南省保障和改善民生實施綱要(2011-2015)》(湘發〔2011〕5號)“加快殘疾人康復中心建設、提高城鄉殘疾人醫療康復服務水平”,以及《2011年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安排》(國辦發〔2011〕10 號)“推進公立醫院服務體系建設發展,重點加強康復等領域的醫療服務能力建設”等一系列文件出臺,天士力集團開啟大健康產業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戰略機遇期,以康復醫療服務市場為突破口大舉進軍我國醫療服務市場的時機已經成熟。
天士力的注資,為湖南康復醫學事業的發展注入了新活力。天士力集團計劃在湘總投資5億元人民幣以上發展湖南醫療衛生事業,與湖南博愛醫療產業公司合作,成為其布局湖南的第一步。首期投資3.3億元人民幣,主要用于選址于長沙市萬家麗北路61號的我院擴建,擴建規模為編制床位規模400張。目前主體建筑已經完工,預計于2012年上半年正式投入使用。項目建成后,總編制床位規模達到700張以上,成為目前僅次于國內康復研究中心的國內第二大專業康復機構。
湘雅醫院優秀的專業人才、技術力量和管理機制的輸入,為湖南博愛康復醫學中心的持續快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后盾。作為國內優秀的大型公立醫院,湘雅醫院技術力量雄厚,臨床醫療醫技科室齊全。設有3個衛生部直屬掛靠的研究中心與培訓基地:國家衛生部肝膽腸外科研究中心、國內醫院感染監控培訓中心、國內醫用高壓氧湘雅醫院培訓中心;擁有神經病學、內分泌學、耳鼻喉科、心胸外科和普外科學等五個國家重點學科,骨科、病理科、護理學、重癥醫學和麻醉學為國家首批重點專科,臨床醫學、中西醫結合與臨床學科為一級學科博士點,并擁有臨床醫學博士后流動站。該院擁有優秀的康復醫療專家團隊,尤其是以康復科學科帶頭人劉遂心教授領銜的團隊,在神經康復(卒中的康復、腦損傷的康復、脊髓損傷的康復)和骨關節的康復、心血管病康復等方面在國內處于優秀地位。
我院是湖南省目前單獨的三級康復專科醫療機構,也是我國社會力量舉辦的規模最大的康復醫院。我院創辦于2006年,是中部地區惟一獲批的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首批工傷康復綜合試點達標單位,承當湖南省工傷康復、醫療康復、殘疾人康復職能。在政府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醫院率先在國內探索以政府購買康復服務的模式推進康復事業發展,取得較大的成效。2007年開展工傷康復綜合試點工作以來,先后收治各類康復患者7000余人,其中92%的患者實現回歸家庭的目標,50.8%的患者實現回歸職業的目標,過上了自食其力的生活。并使3700多個殘疾人家庭受惠。2009醫院承擔省政府為民辦實事“0-6歲兒童搶救性康復”等一批殘疾人康復項目,建成了我省最大的殘疾兒童腦癱康復中心。
我院在天士力雄厚的資金和湘雅醫院優質的技術支撐保障下,強強聯合,為打造出一個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康復醫學中心成為必然。該項目的啟動實施,將極大促進國家級臨床重點專科、國家工傷康復區域示范中心、國家三級殘疾人康復中心、國家康復醫療服務區域示范中心四個國家級平臺落戶我省。
(二)三級康復服務“湖南模式”探路國內醫改新模式
國家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明確提出了建立“預防、治療、康復一體化”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大型綜合醫院—康復專科醫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分工協作是建立“防、治、康”體系的根本,也是國際上通行的做法。
據湘雅醫院院長、博士生導師孫虹教授介紹,湖南博愛康復醫學中心項目的建設得到了國家衛生部和湖南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肯定。衛生部批復同意我省開展康復醫療服務網絡建設試點工作,并將我省納入國內試點地區。基于這一背景下,我省通過引進社會資本擴大康復機構服務能力建設,開啟以湘雅醫院等大型公立醫院為龍頭,以博愛康復醫學中心等康復專科醫院為核心,以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為基礎的三級康復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力爭在國內率先探索和推動“臨床醫學與康復醫學、綜合醫院與康復專科醫院、公立醫院與社會辦醫緊密對接”的體制機制創新,建立“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學科協作、資源共享”的醫療康復體系建設“湖南模式”,走出一條適合我省省情的醫療康復服務體系建設的新路子,為湖南省深入推進醫改工作打造新的亮點和特色。
新型模式下有效實現分層級、分階段、多項轉診
我院院長周江林表示,缺乏轉診機制已成為制約康復醫學發展的瓶頸。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和慢病發病率增高,社會對康復醫療的需求急劇增加,但目前國內康復醫療資源有限,同時,不同層次的醫療資源還沒有得到合理利用,因此,探索建立合理有效的分層級、分階段的康復醫療服務體系勢在必行。
湖南博愛康復醫學中心的建成,將打造多項轉診的康復醫療服務體系。項目使臨床醫學與康復醫學對接,為在綜合醫院完成急性救治后伴有功能障礙的患者打開連續性治療與康復的下行通道,患者在急性期、恢復期、穩定期分別在綜合醫院、康復專科醫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實現多向轉診、合理診治,幫助患者贏取較好康復時機。
新型模式下提高大型公立醫院醫療資源使用效率
“看病難”一直是群眾反映較為強烈的問題,在大醫院尤為突出。“和人滿為患甚至‘一床難求’的大型醫院相比,很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床位利用率卻非常低,究其主要原因,在于優質醫療資源分配不均。”孫虹指出,從目前客觀情況出發,提高大醫院的醫療資源的使用效率是重要的解決途徑。
新型康復醫療服務體系的構建,將極大提高湘雅醫院等大型公立醫院的優質醫療資源的使用效率,為更多的有迫切就醫需求的人民群眾服務。孫虹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湘雅醫院2010年平均住院日11.4天計算,如骨科、神經內科、神經外科等具有康復需求的患者通過轉診專科康復治療,將平均住院日降低為9天,可在不增加任何人力和財力的情況下,湘雅醫院每年可多收治患者9000人以上。
新型模式下助推支付制度改革,促進醫療保險基金有效支出
大型公立綜合性醫院對疾病急性期進行早期康復介入,與相關臨床專科互相配合,提供及時有效、高水平的康復治療;康復醫院和二級綜合醫院康復醫學科以疾病穩定期患者為主,提供專科化、專業化的康復治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以為疾病恢復期患者提供基本康復服務為主。“預防、治療、康復分區的模式,將有效降低患者的治療費用,這是由基層與大城市的消費水平差異所導致的。”孫虹表示,患者在手術穩定期從湘雅醫院轉至專科康復醫院治療,將繼續享受相應的醫保政策,這對于緩解患者“看病貴”問題也將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在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的機制下,有效促進病人付費制度的改革,更有利于促進醫療保險基金有效支出。
附件:(背景資料)
方興未艾的康復醫學即將在國內崛起
康復醫學是繼預防醫學、臨床醫學、保健醫學之后的第四醫學。在世界發達國家康復醫學已成熟發展多年,北歐國家的衛生費用支出中,康復費用已遠高于急性救治支出。在我國,隨著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老齡化社會和全民醫保時代的來臨,人們對健康的需求將從傳統的關注醫療救治逐步向預防、治療、康復三位一體的綜合健康需求轉變,康復醫學事業正在成為社會事業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2006年第二次國內殘疾人抽樣調查結果,湖南省各類殘疾人口的總數為408萬人,其中有醫療服務與救助需求的有71.28%;有康復訓練與服務需求的有 28.25%,達到110萬人;有輔助器具需求的有36.54%;達到140多萬人。除此之外,目前我省60歲以上的患有各種慢性病、并有生活能力障礙需要康復服務的老年人約有200萬人以上;我省因工負傷的老工傷職工達42萬人;且每年因交通事故、工傷意外、自然災害等各類突發事件導致的傷殘人員達 6-8萬人。因傷、病致殘后都將導致社會活動受限,特別是勞動參與率一直處于較低的水平,成為造成殘疾人家庭生活困難的一個主要原因,因病(殘)致貧現象也非常普遍,殘疾人這一弱勢群體與正常人之間的收入差距越來越大。通過醫療康復服務幫助傷、殘人員重返崗位,使其實現經濟自主,重新找到體面的工作,過上有尊嚴的生活,將對社會穩定和諧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而老齡化社會到來更離不開康復醫學。隨著國內經濟社會的發展,壽命的延長,人口的傷殘期延長,殘疾發生的風險也在逐步增大,國內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快以及和老年人口相對應的致殘因素不斷增加,使得因疾病、意外等原因所導致的老年致殘的數量也在大幅增加,據2007年的國內國家統計局第二次國內殘疾人抽樣調查數據公報顯示,國內殘疾人口中,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4416萬人,占老年人總數的53.24%;60歲以上的老年殘疾人增加了2365萬,占到新增殘疾人口數量的75.5%。
據湖南統計網介紹,2007年,湖南省60歲以上老年人口由1990年的522.51萬人增加到866.22萬人,17年凈增343.71萬人,增長 65.8%,年均增加20萬人; 17年湖南省總人口僅增長11.4%,老齡人口的增長幅度大大高于總人口的增長幅度。全省60歲及以上人口已接近1000萬人左右,2020年將突破 1500萬人。屆時,湖南省每百人中將有22名60歲以上老年人。 老年人疾病和傷殘后,往往由于缺乏老年殘疾的預防意識,沒有進行及時的康復治療,最終導致老年殘疾。目前我省60歲以上的患有各種慢性病、并有生活能力障礙需要康復服務的老年人約有200萬人以上。且由于“空巢老人”的數量不斷增加,老年康復需求更甚。
在我省,目前單獨的三級康復專科醫療機構湖南博愛康復醫院(湖南省工傷康復中心)是我國社會力量舉辦的規模最大的康復醫院。該院創辦于2006年,由湖南博愛醫療產業有限公司投資投資8400萬元興建而成。醫院是中部地區惟一獲批的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首批工傷康復綜合試點達標單位,承當我省工傷康復、醫療康復、殘疾人康復職能。在政府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醫院率先在國內探索以政府購買康復服務的模式推進康復事業發展,取得較大的成效。2007年開展工傷康復綜合試點工作以來,先后收治各類康復患者7000余人,其中92%的患者實現回歸家庭的目標,50.8%的患者實現回歸職業的目標,過上了自食其力的生活。并使3700多個殘疾人家庭受惠。2009醫院承擔省政府為民辦實事“0-6歲兒童搶救性康復”等一批殘疾人康復項目,建成了我省最大的殘疾兒童腦癱康復中心。近年來醫院各項事業的快速發展。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和國家人社、殘聯、衛生等部門的肯定。
民營資本注資湖南康復醫療事業
------天士力集團投資3.3億元落戶我省,國內第二大康復專科醫院呼之欲出
天士力集團成立于1994年,2002年核心企業天士力制藥股份有限公司上市(股票代碼600535)。公司成立以來,堅持自主創新,走新型工業化的發展道路,全力打造大健康產業第一品牌,全面推進國際化,形成了以“生命安全保障產業”為主線,包括現代中藥、化學藥、生物藥、特色醫療等產業,以“生命健康需求產業”為拓展,涵蓋保健品、化妝品、健康食品、安全飲用水等領域的高科技跨國企業集團。天士力集團2010年銷售額136億元,主打品種復方丹參滴丸連續9年銷售額超過10億元,位居國內單品種藥品銷售優秀,目前已經通過了美國FDA的Ⅱ期臨床試驗,成為我國第一例完成美國FDAⅡ期臨床試驗的中成藥品種。
隨著《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中發〔2009〕6號)“建立預防、治療、康復一體的衛生服務體系”的基本方針確立;國務院《關于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的意見》(國辦發〔2010〕58號)“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推進形成多元化辦醫格局,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元化的醫療服務需求”;《湖南省保障和改善民生實施綱要(2011-2015)》(湘發〔2011〕5號)“加快殘疾人康復中心建設、提高城鄉殘疾人醫療康復服務水平”,以及《2011年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安排》(國辦發〔2011〕10號)“推進公立醫院服務體系建設發展,重點加強康復等領域的醫療服務能力建設”等一系列文件出臺,天士力集團開啟大健康產業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戰略機遇期,以康復醫療服務市場為突破口大舉進軍我國醫療服務市場的時機已經成熟。
在我省醫改領導小組高度重視和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天士力集團經反復考察最終決定將項目投資在湖南發展。天士力董事長、國內人大代表閆希軍先生說:“湖南人文歷史悠久,近年來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成為中部崛起的龍頭省份,開放務實、高效專業的政府服務形象吸引了我們的眼球,特別是近年來湖南衛生事業蓬勃發展,擁有以“百年湘雅”為代表的一批優質醫療資源,天士力將康復產業落戶在湖南發展前景十分看好”
8月25日下午17時,“天士力集團-湖南博愛康復醫療-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在長沙隆重舉行。天津天士力集團宣布,將在湘投資3.3億元以上啟動國內第二大康復專科醫療機構建設,為包括殘疾人、工傷患者、疾病患者、老年人在內的各類人群提供專業康復醫療服務。此舉標志著我省鼓勵社會辦醫邁開了堅實的步伐。
據悉,天士力集團計劃在湘總投資5億元人民幣以上發展湖南醫療衛生事業,與湖南博愛醫療產業公司合作,成為其布局湖南的第一步。首期投資3.3億元人民幣,主要用于選址于長沙市萬家麗北路61號的湖南博愛康復醫院擴建,擴建規模為編制床位規模400張。目前主體建筑已經完工,預計于2012年上半年正式投入使用。項目建成后,總編制床位規模達到700張以上,成為目前僅次于國內康復研究中心的國內第二大專業康復機構,并極大促進國家級臨床重點專科、國家工傷康復區域示范中心、國家三級殘疾人康復中心、國家康復醫療服務區域示范中心四個國家級平臺落戶我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