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市第三人民醫院(江西省袁州醫院)創建于1969年,是一所以精神科為主,綜合科為輔,集醫、防、科、教為一體的全省首批四家精神病三級專科醫... [ 詳細 ]
精神病的發病與季節性的關系
時間:2012-10-28 18:00來源:求醫網
任何軀體內外環境的變化均可導致精神活動的異常,季節和氣候的變化屬于外環境的改變,這種變化對部分人群也可引起精神失常。人們常說的“桃花癡”就是指的開桃花這一季節對精神疾病影響的特定的現象,與桃樹開花并無本質的聯系。
其實,精神疾病的好發季節有2個,一是春季(3月初至5月底),二是與之相對應的秋季(9月中下旬至11月中旬)。前者是由冷突然轉熱而后者由熱突然轉冷。主要原因是溫差的急劇變化和這兩個季節大氣中電離子成分的改變明顯影響了部分人群內分泌激素的穩定性而直接導致精神活動的異常。主要是在指原本正常人的存在其它身體及心理社會因素的背景下容易首次發病;或曾經有過精神疾患已經緩解(臨床痊愈)者容易在這種時候復發;或者仍在繼續治療但癥狀已較輕者此時病情加重。
另外,連續的陰雨、低大氣壓使人感到煩悶不安的天氣對精神疾病也不利,尤其容易引發治療中的發作。
因此,在好發季節,曾患過精神疾病、或正在服藥治療、特別是既往在好發季節**或復發過的精神病患者,應高度警惕。一方面如有連續失眠、言行不得當等反常跡象時,要及時就診,將病情控制在“萌芽狀態”;另一方面要經常復診、及時調整治療方案,防范于未然;從未發過精神疾病的高危人群(如有精神病家族史,伴有較明顯性格缺陷等)遇到各種應激事件而出現心理問題時,不妨及早心理咨詢,接受有針對性的心理治療,對增強精神疾病的抵御能力,預防發病具有積極的、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