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文化名城、國內較好旅游城市昆明的盤龍江畔,有一座聞名遐邇的醫院——昆明市延安醫院。它的前身是上海市延安醫院,1970年從上海整體內遷,經... [ 詳細 ]
食物營養加熱溫度誰說了算
時間:2013-02-22 17:05來源:求醫網
縱觀人類漫長的進化史,為什么人類要擺脫遠古時期茹毛飲血的生活方式,改而用火來將食物烹飪為熟食,這是因為食物加熱后,高溫可去除食物中存在的細菌、病菌、毒素等可能致病甚至致命的因素,保證攝入食物的安全性。這對于人類來說是保證繁衍和生存的首要條件,因此,脫離安全性來談食物加熱是舍本逐末,也因此,就現代人生存環境來說,現在一些追求“生食營養”的做法,并不值得推崇。
同時,食物在加熱的過程中,會發生一系列物理、化學的變化,這些變化可以讓食物顯得更加美味,也更易于吞咽、消化,比如肉類加熱以后肉質會更加松軟,易于咀嚼吞咽。而微博上人們糾結的“蜂蜜是用溫水沖還是用沸水沖更營養”的問題,王雷軍指出,蜂蜜本身幾乎是由糖構成的,糖能夠提供能量,但營養卻沒有傳說的那樣神,之所以更多人提倡用4、50度的溫水沖蜂蜜水,這是因為用溫水沖的蜂蜜水口感更溫潤。人吃東西講究“色香味俱全”,活用溫度能夠在保證食品安全的基礎上,帶給人更加愉悅的飲食享受。
食物加熱溫度誰說了算?你的需求說了算
食物并非只有在烹飪中才會流失營養,運輸、加工、儲藏等等,每一個環節都會導致食物營養的流失,因此執著于烹飪中的營養流失未免過于片面了。烹飪的過程中,無論選擇怎樣的烹飪方式,營養的流失是不可避免的,那么,食物加熱的溫度誰說了算?王雷軍指出:你的需求說了算!在能保留營養素時盡可能多地保留,如果做不到,就以滿足人的需求為主,保留主要營養素。
每一種食物中含有的營養素種類繁多,但每種食物都有其含量最多最突出的營養素特色。而人對于營養素的需求也各不相同,有的人想補鈣,而有的人想補充維生素 C,有的人想補充其他微量元素,這時候,烹飪手段、加熱方式等都需要人自己來掌控。如果是想要補鈣的,那么在烹飪時就應當采用鈣質流失最少的方法來烹飪,如果想要補充維生素C,那么就要考慮采用維生素流失最少的方法來烹飪。明確了自己最主要的需求是什么,就不用為保全所有的營養素該怎么辦而糾結,有舍才有得。之所以提倡均衡膳食,其中一種原因就是讓人們從食材的營養素互補來考慮的。
如何烹飪才能避免營養素的損失?
建議一:急火快炒優于小火慢燉
不少人會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急火旺火不是會溫度很高嗎?這樣難道不會導致營養素的大量流失嗎?王雷軍表示,大多數營養素在70-85度左右的溫度區間流失,而旺火則能猛然提高溫度,減少營養素在該溫度區間盤桓的時間,加快烹飪速度,減少食物處于高溫的時間,進而減少營養素的流失。旺火快炒比之小火慢燉,食物中的營養素流失要少很多。
建議二:加熱食物蒸比燉、煮好
相比燉煮,王雷軍認為用隔水蒸的方式更容易保留食物營養,這是因為先將水燒沸后,水蒸氣溫度高于100℃,此時食物放入后溫度很容易提升,縮短加熱時間,且水蒸氣帶有水分,易于保持食物口感。而燉和煮時,鍋中溫度慢慢上升,食物將通過營養流失溫度區間,造成營養被破壞或在煮的過程中溶入水中。因此,王雷軍更推薦用蒸的方式加熱食物。而在蔬菜焯水時,他建議始終保持鍋的沸騰狀態,放蔬菜應當少量多次,以減少營養流失。
建議三:選擇安全和傳導慢的廚具
如今,大多數家庭都已棄用鋁鍋,就是因為鋁鍋在烹飪過程中鋁可能流失,導致人體鋁攝入過多,增加老年癡呆癥的風險,而不少使用塑料飯盒進微波爐加熱的也應當注意購買靠譜的塑料廚具制品,以防塑料析出有害物質。同時,除了急火快炒要求外,烹飪時可以選擇傳導較慢的廚具,以防食物溫度驟升驟降建議利用傳導較慢、熱得較均勻、保溫效果較好的廚具加熱,免去多次加熱造成的營養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