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礦務局中心醫院始建于1953年,是西北煤炭化工系統最大的以創傷外科和職業病防治為特色的國家三級乙等醫院。經過50年的發展和沉淀,... [ 詳細 ]
【時代商報】【國內經濟時報】塵肺之殤
時間:2012-10-30 17:13來源:求醫網
塵肺病人維權艱難,失去經濟來源,相繼跪著慘死!!!
甘肅省古浪縣黑松驛鎮有近百名塵肺病人。
衛生部資料顯示:截至2009年底,國內累計報告職業病722730例,其中塵肺病65.3萬例。塵肺病例數占職業病總數90%以上。2000年底,國內塵肺病病例數為558624例,累計死亡133226例,病死率為23.85%。這意味著國內塵肺病病例每年以超過10000例人數持續增加。但這一數據并不包括甘肅古浪已確診、未拿到《職業病診斷證明書》的146名塵肺病農民工,以及他們已經死去的11位病友,也不包括四川樂山已經拿到《職業病診斷證明書》的60名農民工,更不包括那些跟他們一起打工,至今未進行職業病檢查,但與他們有著同樣病情的工友,以及已經死去的近百名病友。
塵肺之痛
2011年2月16日晚7時左右,甘肅古浪塵肺病危重患者馬江山因病情加重轉院到武威市人民醫院。
17日晚,馬江山通過短信告訴記者:12日前后,住在古浪縣人民醫院的他有些感冒,經過醫生的治療,感冒好些了,但氣喘厲害。15日,武威的專家讓他轉院,但他一直不肯轉院,因為自己最大的愿望還是洗肺。16日下午,媳婦劉冬梅看到他實在氣喘厲害,找到院長才決定轉院。“整整兩個晚上,他一直跪在古浪縣人民醫院的病床上,病痛折磨得沒有辦法睡覺。”馬江山的三哥馬召山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弟弟實在太可憐了……”
“每一個塵肺病人都要經受這苦難的煎熬,都要艱難走過人生最后的歷程。”塵肺病專家、銅川礦務局中心醫院職業病科副主任醫師趙青瓊如是說,“塵肺病是不治之癥,目前的醫學無法醫治建議的治療方案就是洗肺,洗肺能夠延緩病人壽命,也能夠緩解病人痛苦。”
洗肺,即大容量全肺灌洗術,是目前主要用于治療一期、二期塵肺病,能清除部分肺內粉塵,改善肺功能。馬江山是三期塵肺病患者,因肺部病變嚴重,當前24小時基本靠吸氧維持。“像他這樣的危重患者已經不適合洗肺手術。”趙青瓊主任坦言。
跪著死去
2011年1月31日,39歲的四川樂山塵肺病患者王祖華病故。據他的親人描述,王祖華是跪著死去的。
跪著,是所有塵肺病人離世的最后姿勢。
王的死訊傳到了“職業病防治公益網”負責人鄧江湖那里。鄧江湖是關注樂山60位塵肺病群體的第一人,王祖華的離世更加堅定了他對樂山塵肺病人傾心關注的決心。
由于“發現三期塵肺代表陳謝忠、劉光前等農民工兄弟病情嚴重而無錢醫治”,而又“不能再讓他們在家等死”,老鄧在結束了甘肅古浪塵肺病患者的救援工作之后,與網友“蘭州老令”相約,先期趕赴樂山“想辦法讓這些病情嚴重的患者去醫治”。“那些本來就生活在困境中的農民兄弟,為了生存而不計后果式的勞動方式;那些為富不仁的企業主和私人老板,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而不顧工人死活的勞動環境;那些形同虛設的監管機構,無所作為的工作態度;那些地方醫療機構,因為診療手段而延誤病情;那些因為生活而帶病勞作,因為無錢治病而等死式的無奈;那些相關部門相互推諉,踢皮球式的處理方式……把一個個青壯年勞動力逼上絕路的同時,也把一個個家庭推向瀕臨崩潰的邊緣,同時將把一個個簡單的勞動者權益保護問題,集中地疊加成更加突出的社會問題。”在先后對甘肅古浪和四川樂山塵肺病受難群體展開網絡救援活動后,“蘭州老令”對塵肺病問題有很多見解。
“塵肺病群體的人數遠遠大于官方報告的數字,65萬是一個很保守的數字。”鄧江湖則從專業的角度看待日漸龐大的塵肺病隊伍,“潛在的患者均不在其列。”這個龐大的群體,在生命的終點都將像陳德金和王祖華一樣,跪著離開人世。
礦山遭遇
2月18日晚,四川大學華西第四醫院病房。記者采訪了樂山市沐川縣塵肺病患者陳謝忠和劉光樞。
38歲的單身漢陳謝忠,是樂山市沐川縣武圣鄉炮房村村民。1990年3月,還不滿17周歲的他就跟著同村的伙伴前往涼山彝族自治州甘洛縣鉛鋅礦打工。此后的13年,他把自己交給鉛鋅礦。
“他能活到現在簡直就是奇跡。”他的工友,也是病友的劉光樞這樣說。
陳謝忠說,四川甘洛縣赤普埃袋礦區,是一個方圓20平方公里的大礦區,有赤普和埃袋兩個礦區。“在鉛鋅礦的13年,除了第一個月當學徒工,我一直干炮工。”陳謝忠有氣無力地說,“礦上用的都是干鉆,打眼放炮粉塵很大,也沒有風機,只要上班,就一直都在粉塵中工作。”
當時覺得打眼放炮是技術活,比背礦石輕松,還能多掙錢。就這樣,從300元一個月,到后來的2000元,陳謝忠換了5個老板,工資漲了六七倍。直到2003年非典時期,陳謝忠因咳嗽吐血才沒去鉛鋅礦。
直到2004年9月20日,沐川縣沐溪鎮圍墻村36歲的村民舒治俊因塵肺病死亡,他才明白自己也得了這可怕的怪病。
此前,陳謝忠在山西運城結核病醫院當肺結核治療了近兩年。僅有的兩萬多積蓄全部花完,還借了兄弟姐妹的錢。2006年,父母雙亡,陳謝忠每月靠25元低保勉強度日。“好在經過兩年努力,于2010年4月拿到《職業病診斷證明書》,但由于沒有相關的勞動關系,索賠至今沒有任何希望。”
艱難維權
在涼山州甘洛縣鉛鋅礦打工、診斷為塵肺病的樂山市60名塵肺病農民工中,犍為縣有20人,馬邊縣2人,最多的沐川縣有38人。沐川縣的塵肺病農民工中,陳謝忠所在的武圣鄉有15人,劉光樞所在的沐溪鎮17人,建和鄉5人。自沐川縣第一例塵肺病患者舒治俊2004年9月病故,王祖全、付代金等9位在甘洛縣鉛鋅礦打工的沐川縣村民因塵肺病相繼死亡。
2004年初,村民們開始向縣政府及縣司法局進行維權求助。盡管沐川縣將塵肺病家庭納入低保,但一個貧困縣的經濟補償能力依然有限。
2009年4月,患者聯名向四川省勞動部門尋求幫助。相關部門提供相關文件讓患者找涼山州以及甘洛縣幫助維權,因無法提供勞動關系和職業病診斷證明,無果而返。
10月16日,陳謝忠和劉光樞兩人冒昧將情況快遞給衛生部。11月12日,四川省衛生廳信訪處回信答復。
經省市政府協調,2010年4月14日,樂山市疾控中心向沐川縣60名塵肺病患者出具《職業病診斷證明書》。
與陳謝忠一同被60人推舉為維權代表的劉光樞,是沐溪鎮圍墻村人。這位塵肺病患者有著與陳謝忠類似的經歷。2003年,兩人都因為甘洛縣進行礦業整頓而“失業”回家。但劉光樞于2006年再次赴甘洛縣鴻照礦業公司打工。在向甘洛縣鴻照礦業公司進行索賠時,對方卻不承認是在己方企業勞動時患病拒絕賠償。
由于無勞動合同,塵肺病患者的維權索賠工作遇到極大的阻力,并因此處于停頓狀態。
不是結局
國內經濟高速發展的后遺癥,帶來的是即將大規模爆發的農民工職業病問題。如何讓塵肺病農民工有尊嚴地站著死去?
據甘肅省人社廳消息,去年以來,甘肅已多方籌集專項基金1108萬元,積極開展古浪縣農民塵肺病患者的救治救助,同時針對相關問題展開整頓查處。
1月18日,古浪塵肺病維權自救小組成立,7名塵肺病代表再次踏上求助之路。在得到銅川礦務局中心醫院的支持后,塵肺病患者沿途得到媒體的關注。
20日,武威市下撥100萬元的塵肺病緊急救治專款,并在兩日內募捐300多萬元善款用于塵肺病救治。隨后,酒泉、武威兩市及肅北、古浪兩縣政府共墊資800萬元。目前,古浪縣塵肺病患者救治救助專項基金總額已達1108萬元。
對古浪塵肺的救助,在媒體介入、網友呼應、民間慈善的合力下,盡管政府職能部門遲到,但最終的結果依然值得肯定。從2月11日起,古浪縣安排由勞動、衛生部門和黑松驛鎮等有關鄉鎮負責,組織對塵肺病患者進行復檢和肺灌洗手術前職業性健康體檢。
一切都按部就班地進行著,但急需進行救治的馬江山依然沒有擺脫坎坎坷坷。盡管馬江山“是死是活都要洗一次肺”的想法目前有些不太符合醫學條件,但能給最危重的塵肺病人較好的治療手段,不僅僅是患者的想法,恐怕也是所有救助者共同的愿望。
文圖據國內經濟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