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景德鎮市第二人民醫院1971年建院,地處市中心,是一所集臨床、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為一體的“三級甲等綜合”醫院。醫院... [ 詳細 ]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醫院庫 > 景德鎮市第二人民醫院 > 醫院資訊 > 痹證
痹證
時間:2012-10-31 14:40來源:求醫網
痹證是由于風、寒、濕、熱等外邪侵襲人體,閉阻經絡,氣血運行不暢所導致,以肌肉、筋骨、關節發生疼痛、酸楚、麻木、重著、灼熱、屈伸不利,甚至關節腫大變形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病證。相當于西醫學中的反應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骨關節炎、痛風等疾病。
中醫學認為,本病是由于人體正氣不足,衛外不固,感受外邪,經絡不通,氣血不暢,不通則痛而致。其中內因是痹證發生的基礎。亦與氣候條件、生活環境有關。痹證初起,不難獲愈;痹證日久,則纏綿難愈,易出現下列三種病理變化:1.風寒濕痹或熱痹日久不愈,氣血運行不暢日甚,瘀血痰濁阻痹經絡,可出現皮膚瘀斑、關節周圍結節、關節腫大、屈伸不利等癥;2.病久使氣血傷耗,出現不同程度的氣血虧虛癥候;3.痹證日久不愈,復感于邪。病邪由經絡而病及臟腑,出現臟腑痹的證候。其中又以心痹(炙甘草湯主之)較為常見。
痹證首辨風寒濕痹與熱痹,熱痹以關節紅腫灼熱疼痛為特點,風寒濕痹則雖有關節酸痛,但無局部紅腫灼熱,其中又以關節酸痛游走不定者為行痹(風邪偏盛所致);痛有定處,疼痛劇烈者為痛痹(寒邪偏盛所致);肢體酸痛重著,肌膚不仁者為著痹(濕邪偏盛所致)。病程久者,尚應辨識有無氣血損傷及臟腑虧虛的證候。治療故以祛風、散寒、除濕、清熱以及舒經通絡為基本原則,后期還應適當配伍補益正氣之劑。
一、常見中醫證型、主要癥狀表現及代表方藥
風寒濕痹
1. 行痹
肢體關節酸痛,游走不定,關節屈伸不利,或見惡風發熱,苔薄白等。治宜祛風通絡,散寒除濕。方用防風湯加減。若見關節腫大,苔薄黃,邪有化熱之象者,宜寒熱并用,用桂枝芍藥知母湯加減。
2. 痛痹
肢體關節疼痛較劇,痛有定處,得熱痛減,遇寒痛增,關節不可屈伸,局部皮色不紅,觸之不熱,苔薄白等。治宜溫經散寒,祛風除濕。方用烏頭湯加減或烏附麻辛桂姜湯加減。
3.著痹
肢體關節重著,酸痛,或有腫脹,痛有定處,手足沉重,活動不便,肌膚麻木不仁,苔白膩等。治宜除濕通絡,祛風散寒。方用薏苡仁湯加減。
對于風寒濕偏盛不明顯者,可用蠲痹湯作為風寒濕痹通用的基礎方進行治療。或可用獨活寄生湯加減治療。可以加入蟲類搜風之品,如地龍、全蝎(研末吞服)、蜈蚣(研末吞服)、穿山甲、白花蛇、烏梢蛇等,療效益彰,但不可久服。中成藥可用益腎蠲痹丸、小活絡丹、大活絡丹(同仁堂)等。
風濕熱痹
關節疼痛,局部灼熱紅腫,得冷則舒,痛不可觸,可病及一個或多個關節,多兼有發熱、惡風、口渴、煩悶不安,苔黃燥等。治宜清熱通絡,祛風除濕。方用白虎桂枝味。成藥可用濕熱痹顆粒、四妙丸等。
虛瘀痹
各種痹證遷延不愈,正虛邪戀,瘀阻于絡,出現關節腫大,畸形,僵直,屈伸不利,伴腰酸膝軟,畏寒喜暖等,可用獨活寄生湯合祛瘀化痰之品。成藥可選尪痹顆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