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醫院庫 > 陜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 醫院資訊 > 淺談中醫養生(下)

陜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 【類型】三級甲等 / 綜合醫院
- 【電話】029-33339999
- 【網址】www.szfy120.com
- 【地址】陜西省咸陽市渭陽西路副2號
出停診公告更多>
暫無內容
醫院特色更多>
- 暫無內容
淺談中醫養生(下)
時間:2012-11-01 20:22來源:求醫網
中醫養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中醫“不治已病,治未病”、“救治于后,不若攝養于先”的觀念逐漸為世界所接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將中醫養生奉為時尚和潮流。那么,中醫養生的歷史沿革如何?它有何養生要旨?之前,我們分享了中醫養生專家、無限極科學顧問委員會中醫組方咨詢與評價顧問周民權教授所著《淺談中醫養生》的上半部分,繼續刊登該文的下半部分。
中醫養生要旨
中醫養生有食養、藥養、針灸、按摩等豐富多樣的養生技術,還包括:膳食養生、起居養生、運動養生、情志養生、五臟養生、體質養生、四季養生、睡眠養生、環境養生、順時養生、部位養生、藥物養生、沐浴養生、靜神養生等諸多方法。但其中心思想不外乎順應自然,協調陰陽;平衡心態,愉悅情志;飲食起居,益氣養精;動靜適宜,形神共俱等幾個方面。如《靈樞?本神》篇說道:“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溫,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
順應自然,協調陰陽
中華民族自古就有“生氣通天”、“天人相應”的思想,中醫認為人體的生命活動與自然界是息息相關的,所以中醫養生強調“天人合一,協調陰陽”。人體的內環境必須與自然界外環境的變化相適應,人們必須遵循自然界的正常變化規律,慎防自然界異常變化的影響,主動調整自我,才能保持與自然界的平衡,以保證健康,避免外邪的侵入,不生疾病,從而達到養生保命的實際意義。所謂“陰平陽秘,精神乃治”是也。
如何適應四時寒溫、天地之氣變化的規律,達到養生、健身的目的?古人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如《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篇中寫道:“春三月,此為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于庭,被(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就是說:春天三個月,是萬物推陳出新的季節,天地俱呈生發之氣,一片欣欣向榮。此時,人們可以晚些睡眠,早些起床,披開頭發,舒緩形體,思想活潑充滿生機。像對待出生的萬物一樣:只讓其生長,而不要殺害;只給予生發,而不應剝奪;只應賞心悅目,而不應催殘身體。這就是適應春天的氣候,調養“生發”之氣的道理。
平衡心態,愉悅情志
中醫養生貴在養德,這是健康和長壽的重要條件。中醫養生歷來重視精神衛生、心理上的健康,早在兩千多年前的經典醫籍《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中記載:“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明確提出養生應注重精神方面的保養,要求我們要培養健康的精神、平衡的心態、穩定的情緒,這樣才能避免思想極端、情緒波動和不合實際的追求,從而保證臟腑協調、氣血旺盛、疾病不生、健康長壽。
中醫“七情”理論:“過喜傷心、怒則傷肝、憂思傷脾、悲則傷肺、驚恐傷腎”的觀點,精辟地總結了情緒、精神心理保健是人體健康的一個重要環節,一切影響人體臟腑功能協調、終其天年的不利因素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不良的情志。人的精神狀態正常、心態平衡、情志愉悅,機體適應環境、防御疾病的能力就會增強,從而可以起到祛病、延緩衰老的效果。
飲食起居,養精調神
中醫學把人身重要的物質與功能活動概括為“精、氣、神”,認為這是生命之根本,是維持人體整個生命活動的三大要素。精、氣為人體生命的物質基礎,神為人體生命活動的體現。精充可以化氣,氣盛可以全神;神全則陰陽平衡,臟腑協調,氣血暢達,從而保證身體的健康和強壯。所以精、氣、神的保養為人體養生之根本,是中醫養生學的重要內容之一。顯然,“精”在人身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故《素問?金匱真言論》云:“夫精者,身也。”
所謂“飲食有節”,其一是指飲食要有規律,一日三餐大體要有固定的時間,不能饑一頓、飽一頓,打亂脾胃正常的活動規律。其二是指飲食要有節制:飲食量要適中,不能過量增加胃腸負擔,又不能過少而導致營養不良;營養均衡,調和五味,日常既要混合膳食、不偏食,又不要嗜食過度。
所謂“起居有常”,即要求我們的日常生活起居要有一定的規律性,同時還要適應四時氣候、晝夜長短的變化。
動靜適宜,形神共俱
“生命在于運動”,生病的人需要進行適當的運動,以便早日康復;沒有生病的人也需要運動,通過運動而預防疾病的發生。經常堅持有規律的運動可以促進消化、改善循環,從而達到堅強意志,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的目的。
對于運動,中醫強調的是:保持經常;量力而行;動靜適宜,勞逸結合。
要保持健康,維持高質量的生活,必須做到有張有弛,勞逸結合,動靜平衡。通過經常、適中、有規律的運動,改善人體臟腑的功能與協調,促進氣血的運行,會將我們鑄成一個具有體魄健康、精力充沛、神態旺盛的機體。所謂“形神共俱”,“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百病不生,延年長壽!
以上是對中醫養生基本理論及方法的淺顯認識和理解,所謂管窺而已,或對有志于研究中醫養生學者起到啟迪、拋磚引玉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