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奇葩 滿園春色 西安市中醫醫院是一所中醫... [ 詳細 ]
用哲理指導養生
時間:2012-11-02 11:56來源:求醫網
所謂“哲理”養生,就是以“道”養生,通過對養生哲理的感悟來指導養生的實踐。用哲理指導養生是養生的關鍵。哲學家培根說過:“養生是一種智慧,非醫學知識所能囊括。”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都在關注健康和養生。健康是人類為之不懈奮斗的主題,是提高生命質量的資本,也是事業的基石。人到老年,自然更要用哲理來指導養生。為達此目的,很多人把自己的“聰明才智”發揮得淋漓盡致。
保健防病,壽享遐齡,自古至今都是人類的美好愿望。當溫飽問題得到滿足以后,就開始想盡各種方法,以期實現長壽的理想。經過歷代人們對長壽的追求,嘗試了各種養生長壽方法的實踐以后,先哲們終于悟出了養生必須有“常理”作為指導,只有在這種“常理”指導下衍生的方法,才是正確的方法。
養生是一種文化,更是一種生活方式。各種養生方法的產生,也是在文化思想指導下的產物,換句話說,不同的文化背景就會產生不同的養生方法。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中總結的種種養生術,就包括醫藥、飲食、宗教、民俗、體育等文化方面的理論,這些理論概括為中醫的養生之道,成為中醫養生的基本指導思想。因此,在養生的“理”與“法”之間,應該遵循的基本原則是:法無常法,因人而異,理有常理,順應自然。養生要因人、因地、因時之不同,采取不同的養生方法。但是不論采用何種方法,最關鍵的還是要遵循“養生之道”。這是中醫學的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在治療上的體現,養生也同樣如此。《黃帝內經》強調,欲養生必須首先知“道”,通過知“道”,進一步得道。只有得道,才能真正掌握好養生的要領,隨心所欲。
中醫養生,看似博大精深,其實就在我們生活的點滴之中,如果能把中醫養生作為我們的生活伴侶,生活就會更加美好。中醫養生理論,內涵豐富,源遠流長,有人將其歸納為“三理”。即生理養生、心理養生、哲理養生。“三理”養生中最直接,最容易做到的是生理養生,但關鍵是要堅持“四個養法”,這就是動養之法,靜養之法,食養之法,居養之法。所謂動養與靜養,就是講形神養生,形要動,神要靜。形與神的調養,顯示出一種動靜并重,綜合調理的多元趨勢。靜態養生方法尤重治理心神。《黃帝內經》提醒人們,養生須知護養心神,才能祛病延年,與靜態養生重心神的特點相對應,動態養生則重視導引法。所謂“導引”,是一種以“導氣令和,引體令柔”為特點的主動呼吸運動與軀體運動相結合的醫療體育保繼法。現代人尤其是老年人鐘愛的太極拳,就是把動養與靜養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是一種很好的保健養生方法,應當在老年人中廣泛加以推廣。所謂“食養”,就是飲食養生,一日三餐,不可或缺。吃什么,怎樣吃才能長壽?對這個問題,應盡量做到飲食有節制,五味不偏食。另外,心理養生,也是不可忽視的一個方面,因為,良好的心理可以使生理功能處于較好狀態。人生活在自然界天地之中,自然界四時陰陽的變化,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以及風雨寒暑的變換,無不影響著人類的生活環境,而人體自身一生也有生、長、壯、老、死的過程,對于這些“未有能逆而行之者,唯有順而行之”。人體養生,只有順應這些自然變化規律,才能達到養生的目的。所以說,當人們明白了必須努力與自然保持和諧,保持動態的平衡這個道理之后,就應該努力去了解和掌握大自然的運動規律,即天人合一。和諧養生具有無限生機,簡言之,就是悟透了人生的道理,悟透了世界的道理,如果再掌握一些保健養生的常識,就可以選擇出能夠適合自己,行之有效的養生方法。這樣,才能走過健康和幸福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