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中心醫院(漯河市第一人民醫院)是豫南地區規模較大的一所融醫療、教學、科研、預防為一體的綜合性醫院,創建于1916年,1998年晉升為“三... [ 詳細 ]
成長中的小兒腦癱科
時間:2012-11-05 10:10來源:求醫網
小兒腦癱是指自受孕開始至嬰兒期腦發育階段非進行性腦損傷和發育缺陷所導致的綜合征,主要表現為運動障礙、姿勢異常,常合并智力低下、語言障礙、視聽覺異常、癲癇發作,甚至終身殘疾,是繼小兒麻痹后又一個兒童肢體殘障性疾病。
2007年我院小兒腦癱科正式成立,當時它是那么的弱小--就像大海中的一葉小舟,普通、頑強、默默無聞。目前,小兒腦癱康復科不斷實現跨越發展:從最初的2—3張床位發展到10張,再到30張。是啊,每一個腦癱患兒都像一朵沉睡的花蕾,他們多么渴望在白衣天使的護理下能夠早日得到康復!小兒腦癱科正是以“位點加穴位藥物注射療法”核心技術為依托,已將治療腦癱的項目擴展到功能訓練、電療、推拿、按摩等,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綜合治療體系。近幾年來,小兒腦癱科共救治腦癱患兒500人次.
科室依靠核心品牌技術--“位點加穴位藥物注射療法”究竟有著怎樣的療效?在小兒腦癱科,一個個經典的康復故事正在廣為流傳。
早在2009年8月,主治醫師王新杰就治愈了一例因患腦炎后遺癥成為“植物人”的小患者劉洋,那是一個來自臨潁縣的5歲男孩,為了給他治病,家人花盡了所有的積蓄,可聽到的結論只有一個--不治之癥。幾近絕望的家人在親戚處聽說漯河市中心醫院小兒腦癱科有“絕招”,就抱著試試看的態度住院了。入院時孩子全身削瘦,四肢僵硬,渾身插滿了管子,虛弱得只剩下了呼吸,孩子的父親在醫生面前一直說“求您救救孩子!”帶著家長的期望和信任,王醫生開始對患兒進行頭部藥物注射治療。一個星期后,奇跡出現了--孩子的手開始有了反應;半個月后,孩子的雙手能夠伸展運動了;緊接著鼻飼管、氧氣管也都拔掉了,漸漸地孩子能夠下床活動了;40多天后,孩子基本恢復正常。而今,這名患兒已經8歲了,學習成績非常好,在班級還是前幾名的學生呢。
2010年的一天,一名來自西平的3個多月的早產患兒被診斷為高膽紅素腦病后遺癥重度腦損傷,高膽紅素腦病后遺癥一度被人稱為“不治之癥”。來到科室就治時,患兒眼不視物,四肢硬如棒狀,易哭易驚,腦CT顯示大腦發育不良,腦積水,多家醫院認為難以治療,當得知孩子的病情家長們的第一反應就是號啕大哭,可謂是“媽媽哭、奶奶哭、姥姥哭……”家長不能接受這種殘酷的現實,甚至連死的念頭都有了,兒科主任況紅華、郭曉燕,主治醫師王新杰,護士長師紅玲積極主動地給家長做思想工作,幫他們樹立信心,讓他們看到康復的希望,以積極的心態配合醫生的治療。在這種情況下家長抱著試試看的心情住進了小兒腦癱科。經過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半個月后,患兒眼可以追物看人,1個月以后,聽力有所恢復,4個療程后,患兒活潑可愛,8個多月復查,孩子已達到了正常月齡兒水平。孩子的媽媽逢人就說:“真是神奇,孩子就像換了一個人。
2011年收治了一位5個月的患兒,他叫劉曉晴之子,平安降生的小寶寶似乎特別“乖巧”:喜歡睡覺,很少哭鬧。可幾個月以后,家人發現愛睡覺的寶寶不僅四肢有無力,眼神也不夠靈活,面無表情,看起來要比別的孩子顯得呆滯。這下,家人慌了,輾轉多家醫院后,寶寶被確診為腦損傷。5個月的時候,家人帶著寶寶來到了小兒腦癱科。經過況紅華主任和王新杰醫生的“位點加穴位藥物注射療法”及綜合康復治療后,寶寶會坐了,眼神已經能夠隨著大人的引逗轉動。幾個療程過后,寶寶取得了很大的進步。當孩子接受“位點加穴位藥物注射療法”取得良好的療效時,家長們的興奮程度達到了高潮,他們開始不停地追在主治醫師的后面請求:“再多扎幾針,讓孩子好得更徹底些吧!”
在治療的過程中,醫護人員還不忘向患兒家長們普及腦癱的常識:如果能早期診斷、早期治療(1歲之前),除極嚴重者外,大多數腦癱患兒可以治愈或接近正常。早期治療之所以有效,是因為腦組織在嬰兒早期,尤其是新生兒期,尚未發育成熟,還處于迅速發育階段,腦損傷也處于初期階段,異常姿勢和運動模式還未固定化,所以這一時期腦組織的可塑性強,代償能力強,恢復能力強。若早期康復治療措施恰當,可獲較好療效。另外,人類大腦的神經細胞約有140億個,但大部分神經細胞處于“休眠”狀態,如果給嬰幼兒一定的反復強刺激,可使這些神經細胞活化,重組一個神經網絡系統,一旦承擔某種活動的腦區受損,其功能可由未受損的其他區域替代。所以,腦癱患兒越早治療效果就越好。
在推拿按摩室里,孩子的哭鬧聲、家長的哄孩子聲,讓本該安靜的房間顯得異常嘈雜,不禁讓人有些心煩。而為他們做按摩的工作人員呂改玲和劉媛媛每天就工作在這樣的環境中,沒有人比他們更熟悉孩子們的啼哭,沒有人比他們更了解患兒的痛苦,沒有人比他們更理解家長們焦灼的心情。他們總是耐心細致地做好每一項工作。遇到那些不理解、將一腔焦躁和怨憤發泄到他們身上的家長時,她們更得拿出十二分的耐心。工作中,隨叫隨到,不論是分內分外的事,只要能幫上忙的,她們都盡力滿足患兒的需要,他們以天使般的微笑,體貼入微的護理,呵護著每一個稚嫩的生命。
幾年來,該科室靠著良好的療效,通過病人與病人之間的“口口相傳”,聲名遠揚,這些患兒不僅來自漯河市的三縣一區,還有的來自新蔡、西平、西華等。該院的小兒腦癱科被患者稱為“救命科”,在這個 “救命科”里,醫護人員用勤奮和汗水創造了500多人次腦癱患兒康復的奇跡,譜寫了一曲令人驚嘆的生命贊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