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市婦幼保健院始建于1954年,是陜西省首家三級甲等婦幼保健院,下設婦產醫院、兒童醫院和代家灣三個分院,以及渭濱區金陵和金臺區臥龍寺2個社區... [ 詳細 ]
家庭教育與幼兒情緒智力
時間:2012-11-05 10:56來源:求醫網
情緒調控能力是情緒智力的重要品質之一,這種能力能及時擺脫不良情緒,保持積極的心境。幼兒期是情感教育的黃金期,幫助幼兒形成初步的情緒調控能力是幼兒情感教育的目標之一,也是幼兒情感教育的重要內容。幼兒的初步情緒調控能力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表現為幼兒能對自己情緒中那部分對人對己可能產生不良影響的情緒沖動加以適當調控,如孩子對任性、執拗、侵略性、攻擊性等偏頗情緒的適當調控;另一方面表現為幼兒能適當地調節情緒,并常常鼓勵自己保持高興愉快的心境。概括來說,就是既有控制,又有宣泄,把情緒調控在一個與年齡相稱的范圍內,以促進情感的健康發展。
總的來說,幼兒的情緒調控能力是比較薄弱的,主要表現為幼兒情緒的易激動性(易于爆發激情)、易感性(情緒易于為周圍事物所左右)和易表現性(內心體驗和外部表現的一致性)。情緒調控作為幼兒社會性發展的重要內容,并不一定隨年齡增長而提高,其發展更多是教育培養、教育環境影響的結果。情緒調控同知識系統與認知能力一樣,是種必須通過學習才能掌握的知識和技術,而它的學習又不同于認知教育,它更多地強調感受、感知、體驗、理解和反應,在教育過程中更多地強調情感經驗的積累。所以,從教育途徑上,應更多地考慮周圍情境的氛圍以及整個教育方式的自然性。
家庭是以骨肉親情為紐帶形式的特殊社會組成形式。父母與子女之間有著特殊的情感關系,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也是人生情感習得的啟蒙學校,是人類情感最美好最豐富的資源所在地。從個體情感發生上來看,兒童情感起源于父母的撫愛和家庭溫馨氛圍的熏陶,良好的家庭情感氛圍是孩子形成初步的情緒調控能力的重要條件。一般來說,幼兒在家庭中,尤其在父母面前更容易表達其情緒和情感,不論愉悅還是憂傷,高興還是愁悶,隨時隨地都會表現出來。這說明某種程度上兒童在家庭中其情緒是不受遏制的,是自由奔放的,原因就在于特殊的家庭情感氛圍。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血緣親情使父母與子女之間有較高的親和力,孩子的情緒表達(主要指不良情緒)一般不會招致懲罰或其他嚴重后果。而在社會氛圍中兒童情感表達會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無端地發泄情緒容易受到懲罰或得到不好的評價,如教師的批評,伙伴們離他而去。其次,孩子在與他人交往過程中免不了會產生一些消極情緒,有時又因懼怕懲罰或因優秀人物如教師在面前而控制著,孩子往往把積壓的情緒帶回家里,向父母發泄,從而使他(她)的情緒得到某種微妙的平衡。人們經常會遇到這樣一些情況,即孩子常因一些瑣屑小事而跟父母過不去,大哭大鬧,恐怕也有這方面的原因。正是因為如此,我們應充分發揮家庭在孩子情緒調控能力形成中的特殊作用,創設良好的家庭情感氛圍,讓孩子在潛移默化的實踐和自然感受的體驗中形成初步的情緒調控能力。
一、營造寬松和諧的家庭情感氛圍,是幫助幼兒形成初步使緒調控能力的重要保證
家庭是以血緣關系為紐帶聯系起來的情感共同體,每個家庭都有其特定的情感氛圍,表現為家庭內部的一種穩定的、典型的、占優勢的情緒狀態。父母是家庭情感氛圍的重要主體和創造者,在營造氛圍的過程中,首先必須要處理好父母之間的關系。“如果想讓孩子長成一個快樂、大度、無畏的人,那這孩子就需要從周圍的環境中得到溫暖,而這溫暖只能來自父母的愛情”。如果父母能互敬互愛,和睦相處,善于處理好自己的情緒,盡可能表現得愉快、喜悅、樂觀向上,這不僅能使孩子生活在溫馨的家庭氛圍中,得到關心愛護,獲得愛和尊重的體驗,從而心情愉快,產生主動向上的積極情感,而且也為孩子處理消極情緒提供榜樣,對孩子學習情緒、理解情緒和處理情緒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這是培養幼兒初步情緒調控能力的前提。如果父母之間經常爭吵,家庭關系緊張,孩子極易產生焦慮不安、自卑、恐懼等不良情緒。這不僅不利于孩子形成初步的情緒調控能力,久而久之還會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家庭情感氛圍的另一個構成是親子關系,即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系。親子關系是孩子接觸到的第一個人際關系。親子關系不和諧可能會給幼兒學習情緒帶來意想不到的困難,甚至會導致其長大成人后情緒控制能力低下。在大多數家庭生活中,親子關系具有明顯的不平等性,顯然父母永遠處于主導地位,現實生活中,親子關系的不和諧主要表現為父愛、母愛的扭曲。這種父母之愛極易走極端:一是溺愛,父母對子女過分遷就,孩子易形成以“我”為核心的優越感,形成自私、驕橫、任性等不良性格特征;二是粗暴之愛,父母不顧孩子的興趣、愛好,要求孩子一味服從家長的意愿。這種家庭獨裁可能帶來嚴重后果,情緒方面表現為孩子情緒的壓抑,久而久之,孩子良好的情緒發展受到潛在的阻礙。正常的父母之愛應該是一種理解、尊重、理智之愛。孩子是自己情緒情感的主人,家長要理解和尊重孩子自己的情感需要和情感體驗,父母和子女之間需要的是情感的交流、溝通和應答,而不是“情感的統治”,即家長以強制的手段去監控、阻礙孩子的情緒表達。當孩子鬧情緒時,父母惟有首先控制和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充分尊重和理解孩子表達其情緒的需要,才能撫慰孩子的情緒。在家庭氛圍中,父母要克服自身情緒的不良表達方式,如暴躁、武斷、獨裁以及動輒施以威脅或懲罰,應設法跳出親子關系中因父母與子女的不平等性產生的權力陷阱,認清孩子情緒背后的真正動機,以理智的方式博取孩子的信任,成功地開啟親子溝通的大門。
現實生活中,孩子不如意時要宣泄其不滿情緒,但孩子的宣泄有可能受阻,因為他(她)的情緒宣泄常常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和寬容;在家庭生活中,孩子情緒的發泄可能較為頻繁,父母難以忍受,于是造成感情沖突,結果可能是父母情緒占了上風,而孩子情緒沒有發泄出來,抑郁糾結,逐漸積累,等待下次更猛烈的爆發。這樣下去是危險的,孩子情緒不僅得不到渲瀉,反而越積越多,情緒發展有可能走向消極方面。因此,發展兒童的情緒智力,應特別重視家庭情感氛圍的作用和影響,要在血緣親情的基礎上建立起理解、寬容和和諧的家庭氛圍,有目的地幫助幼兒實現其情緒的宣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