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始創于1957年,歷經半個多世紀的發展,現已成為山東省規模最大,集醫療、急救、預防、康復、保健、教學、科研為一體的綜合性兒童醫院。是國內首... [ 詳細 ]
如何判定血管瘤
時間:2012-11-05 16:21來源:求醫網
血管瘤是兒童時期常見的一種良性腫瘤或血管畸形病變,可發生于全身各個部位,但頭面部60%左右的發病率最高,對美觀的影響很大,甚至會影響正常組織器官的功能。但是如何判定血管瘤,發生了血管瘤該怎么辦?困擾了很多家長。其診斷可從以下著手:
1、皮膚表面可見位置固定的紅斑性皮損,輕壓后帶有短暫褪色;
2、隆起于皮膚組織的腫塊,按壓可縮小;
3、灌注征陽性腫瘤診斷性穿刺可獲得全血或血性淋巴組織液;
4、動脈性血管瘤可有明確的動脈搏動;
5、B超及彩超檢查可見特征性影像;
6、病損區X光造型檢查可見擴張、畸形血管影;
7、CT及MRI檢查陽性,要到正規醫院進行相關的檢查才能確定。
病理學可分為三種類型:
1.毛細血管瘤:較為常見,由擴張和增生的毛細血管網構成,包括草莓狀血管瘤及葡萄酒色斑。多見于嬰兒,大多數是女性。前者為出生時或出生后早期出現的皮膚紅點或小紅斑,逐漸增大,紅色加深并隆起,高出于正常皮膚表面。后者大多數為不高于皮面的紅色斑塊;二者的共同點為瘤體境界分明,壓之可稍退色,釋手后恢復紅色。
2.海綿狀血管瘤:出生時即出現的低血流量的血管畸形,又稱為靜脈畸形。血管損害一般發展較慢,常在兒童期或青春期增大,成人期增大不明顯。大多數靜脈畸形呈海綿狀,故名。病變除位于皮膚和皮下組織外,還可發生在粘膜下,肌肉甚至骨骼。海綿狀血管瘤如因外傷或繼發感染破潰時,有嚴重失血的危險。
3.蔓狀血管瘤:由曲張、蜿蜓、盤曲如腸襻狀的異常血管群組成,可見曲張的血管影,質軟,用手摸有明顯的波動感,且溫度較高。好發于成人的外陰、口唇部和肢體部位。
血管瘤的治療應抓住一歲以前的黃金期,可有效的避免血管瘤本身所產生的并發癥和后遺癥。其治療方法很多,如手術切除、核素90鍶技術、超導介入消融技術等。 (病理科 張麗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