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始創于1957年,歷經半個多世紀的發展,現已成為山東省規模最大,集醫療、急救、預防、康復、保健、教學、科研為一體的綜合性兒童醫院。是國內首... [ 詳細 ]
兒童肥胖的病因與治療
時間:2013-02-26 15:27來源:求醫網
兒童肥胖癥是指兒童體內脂肪積聚過多,體重超過按身高計算的平均標準體重20%,或者超過按年齡計算的平均標準體重加上兩個標準差以上時,即為肥胖癥。
兒童肥胖的治療目的是促進兒童生長發育,增強兒童有氧能力,提高體質健康水平。養成科學、正確、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身心健康,去除成年疾病危險因素。在治療兒童肥胖癥時應注意兒童身體生長發育的特點,以控制體重為基本概念,不進行以減輕體重為目標的所謂“減肥”“減重”治療,禁止使用禁食,饑餓,半饑餓或變相饑餓療法。
病因:
1.營養過剩:營養過剩致攝入熱量超過消耗量,多余的脂肪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儲存于體內致肥胖。嬰兒喂養不當,例如每次嬰兒哭鬧時,就立即喂奶,時間長了養成習慣,以后每遇挫折,就想找東西吃,易致嬰兒肥胖,或太早給嬰兒喂高熱量的固體食品,使體重增加過快,形成肥胖癥;妊娠后期過度營養等,均可成為生后肥胖的誘因。
2. 心理因素:心理因素在肥胖癥的發生發展上起重要作用,情緒創傷或父母離異、喪父或者喪母、被虐待、受溺愛等,可誘發膽小、恐懼、孤獨,而造成不合群、不活動,或以進食為自娛,導致肥胖癥。
3 .缺乏運動:兒童肥胖一旦形成,由于行動不便,便不愿意活動以至體重日增,形成惡性循環。某些疾病如癱瘓、原發性肌病或嚴重智力落后等,導致活動過少,消耗能量減少,發生肥胖癥。
4.遺傳因素:肥胖癥有一定的家族遺傳傾向,雙親胖,子代70%—80%出現肥胖;雙親之一肥胖,子代40%—50%肥胖;雙親均無肥胖,子代近1%出現肥胖;單卵孿生者同病率亦極高。
5 .中樞調節因素:正常人體存在中樞能量平衡調解功能,控制體重相對穩定,本病患者調節功能失去平衡,而致機體攝入過多,超過需求,引起肥胖。
小兒肥胖癥的治療
最主要的是飲食控制,其次是運動鍛煉,太胖的需用藥物治療,關鍵在于自身下決心以及家長們的監督合作。目前國際上減肥遵循則,即不厭食、不乏力、不腹瀉。
飲食控制:首先是限制飲食,通過限制飲食既要達到減肥目的,又要保證小兒的正常生長發育。因此,開始時不可操之過急,使體重驟減,只要求控制體重增長。營養成分:蛋白質占20%,碳水化合物占55%,脂肪占25%。多吃雜糧、魚類、蔬菜和豆制品,其次為家禽和瘦肉類。土豆、山芋、甜食材料及糖果盡量不吃。重癥肥胖兒童可按理想體重的熱量減少30%或更多,飲食以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及低脂肪為宜,動物脂肪不宜超過脂肪總量的1/3,并供給一般需要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為滿足小兒食欲,消除饑餓感,可進食熱量小且體積大的食物如蔬菜及瓜果等,宜限制吃零食和甜食及高熱量的食物如巧克力等。
增加運動:肥胖兒童應每日增加運動,養成習慣,應從小運動量活動開始,爾后逐步增加運動量與活動時間。早期應避免劇烈活動,以免增加食欲,常做的運動可為:每日餐后1h慢跑30min或爬樓梯、跳繩、打球、跑步機跑步、游泳,要做到身體能耐受即可,不提倡做無氧運動。
行為治療:教會患兒及家長行為管理方法,年長兒應學會自我監測,記錄每日的體重、活動、攝食及環境的影響因素等情況,并定期總結,父母幫患兒評價執行治療的情況及建立良好的飲食與行為習慣。
預防:防止兒童肥胖癥,應從胎兒期入手,加強孕婦營養教育,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避免攝入過多甜食,加強體育鍛煉,定期監測小兒生長發育情況,并給予營養指導,減少小兒肥胖癥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