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阜陽市人民醫院
- 【類型】三級甲等 / 綜合醫院
- 【電話】0558-2516117
- 【網址】www.fysyy.com
- 【地址】安徽省阜陽市鹿祠街63號
出停診公告更多>
暫無內容
醫院特色更多>
- 暫無內容
八成餐館一次性餐盒存隱患毒餐盒為何禁而不止
時間:2012-11-07 15:34來源:求醫網
人民網北京8月6日電 (記者趙艷紅)8月3日,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公布了“海淀區部分餐館中一次性餐具質量調查結果”,調查發現,部分餐館仍在使用問題餐盒,超過八成餐館使用的餐盒有安全隱患。
20家餐館中17家使用的餐盒有隱患
3日,北京市飲食行業協會、國際食品包裝協會等聯合宣布,正式啟動北京市百家一次性餐飲具質量放心單位調查活動。據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金獅介紹,7月28日至8月2日,協會對海淀區彰化路、正福寺路和藍靛廠南路沿線及周邊共20家餐館進行了走訪調查,調查發現這些餐館共使用了22種不同型號的一次性打包餐盒(碗),其中只有3家餐館使用的產品未發現質量問題,3家餐館所使用的部分產品疑似不合格,其余14家餐館使用的產品全部疑似不合格。
據董金獅介紹,這些疑似不合格的餐盒,存在的問題包括以下幾方面:一是由未獲得生產許可證(QS)的企業生產;二是沒有標注任何生產企業或產品信息及生產許可證(QS)標識、編號;三是雖然獲得了生產許可證,產品上標注有生產許可證編號,但質量疑似不合格。
董金獅指出,這些餐盒一撕就破,易滲油滲水,內有明顯雜質,折痕明顯并伴有難聞的氣味,符合有毒有害劣質一次性餐盒特征。此外,還有餐館仍在使用早已被國家明令淘汰的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
“根據以上情況判斷,在20家飯店中完全使用質量合格餐盒的應該只有3家,疑似不合格率達85%。”董金獅表示,之所以說“疑似不合格”,是國際食品包裝協會作為非官方機構,不能出具官方檢測結果。目前,該協會已經把調查結果反映給北京市海淀區衛生局,希望政府部門做出優秀的鑒定。
根據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官方網站上的介紹,該協會是“為了加強行業管理和開展經濟技術協作活動,提高行業技術水平,推動本行業健康發展,在保證食品包裝安全的前提下,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按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則組織成立的社會經濟技術團體”。
近半數受訪者經常用一次性餐具
國內烹飪協會行業發展部部長馬彥華接受人民網記者采訪時透露,今年4月至5月,該協會所做的一項網絡問卷調查顯示,在餐館就餐時,消費者“經常用到”和“偶爾用到”一次性餐具的比例超過80%,而且“經常用到”的比例還略高于“偶爾用到”,達到41.84%,“從來不用”的消費者僅占2.83%。
影響消費者在餐飲消費中使用一次性餐具的主要原因是餐飲服務細節問題。調查顯示,一方面有超過25%的受訪者認為“對餐館衛生不放心,覺得一次性餐具相對衛生”,另一方面,42.94%的受訪者認為“餐館只提供一次性筷子,沒得選擇”。
調查問卷所反映出的這兩方面的問題,反映了消費者與餐飲企業之間的怪圈。一方面,消費者對餐館衛生狀況不信任,另一方面,餐飲企業不從正面引導消費者認識到自身餐館的衛生狀況,而是僅提供一次性餐具這種單獨選擇,以求打消消費者疑慮,避免食品安全糾紛。
調查還顯示,對于目前一次性餐盒存在的問題,一些受訪者在指責相關部門監管不力(比例約26.37%)和餐具生產企業唯利是圖(比例約25.04%)的同時,更多的受訪者(比例接近40%)選擇“以后自己多注意,盡量不使用這類產品”。
專家提醒廣大消費者,可通過一些簡單的方法,判斷餐盒的安全性能:“一看二聞三手摸”,合格的塑料餐盒色澤均勻,強度好(手撕不爛),有亮度,無異味,遇熱不滲漏,遇水不易下沉。餐盒上印有規格型號、QS標志及編號等。價格也是判別標準之一。塑料餐盒一個在15克左右,原料成本就一角三分五,再加上人工成本等,一個最低也在一角五分錢。
各地“毒餐盒”事件頻遭曝光
2010年6月8日,中央電視臺二套經濟半小時欄目報道了安徽懷寧縣工業園不少餐盒企業,利用廢舊塑料大量生產國家早已明令禁止的一次性泡沫餐盒。隨后《安徽日報》報道稱,事發后,懷寧縣政府對涉足違法生產的5家企業予以拉閘斷電,要求其立即整改。對4000多件查獲到的庫存“毒餐盒”,采取破碎銷毀的方式進行處理。
今年3月,北京環保餐具聯合組織等單位對一次性塑料餐飲具市場調查時發現,市場上銷售的大量劣質餐盒,主要來自未獲得生產許可證或添加劣質填充料的企業,一些企業用廢舊光盤、廢舊發泡餐盒或減震包裝材料等廢塑料,加入工業碳酸鈣、熒光增白劑、石蠟以及有毒材料生產一次性餐盒。其中天津圣元樹塑料包裝制品廠、天津云龍環保餐具有限公司、河北永清縣劉街宏利塑料廠等10家企業因長期生產加工劣質餐盒,被列入黑名單。
據新華網6月17日報道,天津云龍環保餐具有限公司因加工生產劣質餐盒曾多次被執法部門查處。在天津靜海縣大豐堆鄉李八莊村西頭,“云龍公司”車間空氣里充斥著刺鼻的塑料味,兩名工人把一些灰白色顆粒、白色碎片倒入機器,兩條生產線不停地加工,10多名工人忙著切割包裝,餐盒隨意堆在地上。
8月4日,人民網記者來到位于北京市天通苑地區幾家小餐館,發現數家餐館使用的一次性餐盒上可看到“環保餐盒”字樣,但卻未標注生產廠家,也無“QS”標識。
5部委聯合整治一次性塑料餐盒
2010年6月12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會同工信部、商務部、國家工商總局和國家質檢總局聯合下發《關于深入開展一次性塑料餐盒專項整治工作的通知》, 啟動對一次性塑料餐盒生產、銷售和使用的專項整治。通知要求在7月底前,一次性塑料餐盒的生產、銷售和使用者進行自查,及時糾正違法違規行為。8月至9月,相關部門將重點對一次性塑料餐盒生產企業、大型集貿市場和集中配餐單位進行檢查。
按照監管職責,質監部門負責嚴查生產環節是否依法生產;工商行政部門負責嚴查銷售環節是否依法經營;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負責嚴查餐飲服務環節是否依法使用;工信部門和商務部門負責推進行業自律。
目前,各級衛監部門密切關注一次性餐具的安全狀況。北京市衛監部門已發出通知,將定期對區內餐飲單位消毒餐具、一次性餐具的衛生情況進行檢查。餐飲服務單位采購使用的消毒餐具、一次性筷子、塑料一次性餐具存在影響食品安全問題的,將監督餐飲服務單位立即停止使用。發現有違反《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有關規定的,依法嚴肅處理。
人民網記者獲悉,北京市工商部門近日委托北京市理化分析檢測中心對北京市市場上銷售的一次性餐盒進行了監測。監測報告已經報送至工商部門。
“毒餐盒”為何屢禁不止?
餐盒質量問題早在數年之前就已引起重視。1999年,國家經貿委曾下發6號令,要求淘汰發泡餐盒。2001年,國家經貿委先后發布《關于立即停止生產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的緊急通知》、《關于餐飲企業停止使用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的通知》。2005年,國家發改委又下發40號令,要求淘汰發泡餐盒。2009年1月23日,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國家標準《塑料一次性餐飲具通用技術要求》,從衛生、安全、使用性能等方面,對一次性餐盒做了明確規定,確立了餐盒行業的規范標準。
“毒餐盒”為何禁而不止?利益的驅使讓部分餐盒生產企業和餐館達成了默契。有媒體報道稱,聚苯乙烯是塑料的化學名,食品級的聚苯乙烯價格高,一噸在1.2萬元左右。受利益驅動,一些黑心廠家買來黑色廢舊塑料生產一次性餐盒,一噸廢舊塑料價格只要5000元左右。
部分餐館,為了降低成本,自然愿意購買這種低價的毒餐盒。據《新京報》報道,北京市錦繡大地物流港2層數十家攤位銷售各類餐盒,臺面上擺放的餐盒多為四五角錢的透明可加熱餐盒。然而一些商戶從“隱蔽處”拿出的餐盒有一些不帶任何標志,有的也標有“環保”、“降解”等字樣,肉眼無法判斷是否屬于合格餐盒,只是摸上去比那些明面擺放的餐盒要更軟、更薄一些,有的一捏還會裂開縫。價格也明顯更便宜,最低的七八十元一箱(一箱800個餐盒),平均8分到1毛錢一個。
業內專家表示,一次性餐具質量安全問題由來已久,國務院和有關部委曾三番五次出臺文件,可是仍然屢禁不止,而只有理順監管機制,真正嚴格執法,才能管得住一個小小的餐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