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江市第一人民醫院始建于1936年,是吳江最大的公立醫療機構,是全市最大的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為一體的三級乙等綜合醫院。是南通大學附屬... [ 詳細 ]
眩暈
時間:2012-11-08 11:36來源:求醫網
許多有過眩暈經歷的人,確實有點“犯暈”,不知道這究竟犯的是什么病,應到哪個科室去看病,由此走了不少彎路。
眩暈作為一種常見的癥狀,多是一些疾病的早期癥狀,疾病既有耳源性的,也有神經中樞方面的,也可能是高血壓、聽神經瘤等疾病。引發眩暈的病因多,其診斷和治療當然就沒那么容易,對那些經常眩暈的患者就醫首要的是弄清原因,方能對癥就醫。
常見與眩暈有關疾病的臨床表現
1.外耳道耵聹栓塞性眩暈
外耳道耵聹在洗頭洗澡有水進入后膨脹,外耳道堵塞出現耳悶耳鳴聽力下降甚至眩暈,有時哺乳兒童因嘔吐等是使奶液集聚外耳道亦可引起眩暈,表現啼哭不安等。這類眩暈清除外耳道阻塞即愈。
2.鼓室負壓性眩暈
由咽部急慢性炎癥或咽壁淋巴細胞增多引起, 導致咽鼓管阻塞或通氣不暢,鼓室內氣體吸收形成負壓,進而鼓膜塌陷,內耳缺血缺氧水腫,出現眩暈、耳鳴、聽力下降。
3.美尼耳病及美尼耳綜合征
眩暈病人大多都會問醫生自己是不是得了梅尼爾病,它幾乎成了眩暈癥的代名詞。其實梅尼爾病只是引起眩暈的疾病之一,約占眩暈病的百分之四, 沒有想象中的多。美尼爾氏病由內耳膜迷路積水引起,臨床表現是眩暈呈間歇性反復發作,間歇數天數月數年不等,常突然發生,開始時眩暈即達到最嚴重程度,頭部活動及睜眼時加劇,多伴有傾倒,因劇烈旋轉感、運動感而驚恐萬狀,伴有耳鳴耳聾,惡心、嘔吐,面色蒼白,脈搏緩慢,血壓下降和眼球震顫;每次持續時間數分鐘幾小時不等。
4.迷路炎
由細菌,病毒,毒物或藥物等引起的一組迷路炎性或變性疾病,為臨床眩暈常見病因。包括迷路周圍炎、漿液性迷路炎、化膿性迷路炎、病毒性迷路炎和藥物中毒性迷路炎等,共有的癥狀是都有病灶側耳聾、眩暈及惡心、嘔吐等伴隨癥狀。
5.壺腹頂結石病
一般認為是耳石膜碎裂微粒沉積在壺腹頂而引起的一種與位置有關的眩暈,起病突然,開始為持續性眩暈,數天后緩解,轉為發作性眩暈,特點是平時無眩暈,當頭處于某一位置時即出現眩暈,可持續數十秒,轉向反向頭位時眩暈可減輕或消失。這種位置性眩暈多數在發病后數日數月自行緩解或消失,少數內科治療無效者則需要手法復位或手術治療。
6.缺血性迷路卒中
由高血壓,迷路血管痙攣,動脈硬化,低血壓,高粘稠血癥等導致迷路血管供血不足或血管堵塞,迷路缺血缺氧引起眩暈,耳鳴、耳聾,發作時檢查均有眼震,神經性耳聾。
7.前庭神經炎
本病與病毒感染有關,特別是上呼吸道病毒侵襲到前庭神經,引起前庭神經元炎,可使部分或全部前庭神經節萎縮變性,前庭功能障礙,引起眩暈,所以說上感也可以引起眩暈。前庭神經炎不損害聽神經,所以沒有聽力下降,沒有耳鳴,這與美尼爾病恰恰相反。
8.小腦橋腦角炎
本病臨床不少見,多系結核、化膿、病毒性腦膜炎、腦蛛網膜炎波及前庭耳蝸神經,病人在發熱、頭痛、后頸部痛的同時出現眩暈、惡心、嘔吐及病側耳鳴、耳聾,可有腦膜刺激征和病灶側面癱,還可以有小腦性共濟失調及椎體束體征,腦脊液檢查有相應異常。
9.聽神經瘤
聽神經瘤是小腦橋腦角部位最為多見的一種腫瘤,起病常為病側耳鳴,漸次出現患側進行性耳聾,眩暈并波及到鄰近腦神經和小腦,出現相應臨床癥狀。CT、MRI檢查可確診。早期發現手術治療效果好,當有單側持續耳鳴時應想到該病,予以重視。
10..延髓背外側綜合征
因一側椎動脈或小腦后下動脈閉塞引起該側延髓背外側缺血梗死的一種急性腦血管病。多見于中老年人,急性發病,出現劇烈眩暈、惡心、嘔吐、眼震和傾倒(前庭神經核受損),伴吞咽困難,構音障礙、飲水嗆咳(舌咽和迷走神經受損)。檢查可見相應體征MRI可協助確診。輕者經適當治療癥狀逐漸減輕,一般留有后遺癥;重者昏迷或反復發病者,預后不佳。
11.小腦出血
因高血壓、動脈硬化等導致小腦供血動脈破裂引起小腦實質出血,臨床癥狀和輕重程度與出血量有關,CT、MRI有助確診。出血量少病情輕者只有眩暈、眼震、行立不穩、共濟失調。出血量大病情重者出現劇烈眩暈、惡心、嘔吐、枕后頭痛后病情迅速惡化,1~2天出現呼吸、心跳停止或腦疝死亡,亦有發病后迅即死亡者。
無論什么表現的眩暈,首先應從思想上引起重視,因引起本病的病因眾多,所以患了眩暈,均應積極的去專業腦病醫院或醫院神經內科,進行各方面的鑒別性檢查診斷,確診定性后,再找專業性強、有豐富臨床經驗的醫生,進行有效系統的治療。這樣可盡早的治愈一些原發病,以免疾病進一步發展,造成器官損害,尤其是許多損害是不可逆難以治愈的。眩暈患者,均應盡可能做全面體檢。重點檢查外耳道、聽力、視力、屈光、眼底及神經系統,此外根據需要作相關實驗室檢查,包括前庭功能檢查等以便分析、查找眩暈的原因,采取恰當的治療方案。
神經內科 盛習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