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找醫院 | 找醫生 | 查疾病 | 在線咨詢 | 百科 | 資訊 | 電話咨詢 | 疾病庫 | 專家訪談 | 經驗分享

王學廉醫生個人網站

已通過求醫網 職業醫生資格認證
當前位置: 求醫網 > 王學廉大夫個人網站 > 帕金森病“心理療法”很重要唐都醫院組織帕金森患者春游散心助康復

帕金森病“心理療法”很重要唐都醫院組織帕金森患者春游散心助康復

時間: 2014-10-18 04:02   來源: 求醫網


    華商網訊 (曹國敏文/圖)4月7日,在帕金森日來臨之際,第四軍醫大學唐都腦科醫院帕金森診療中心組織帕金森病友走進華清池,舉行踏青旅游公益活動,呼吁更多的人關注帕金森患者。
 

    活動現場,唐都腦科醫院功能神經外科王學廉教授等專家為患者、游客講解帕金森防治知識,為患者進行健康義診,醫護人員還教大伙做起了帕金森康復訓練操。專家介紹帕金森是一種目前無法徹底治愈的疾病,但通過適當治療、科學訓練,可以最大限度緩解癥狀,接近正常人的水平。
 

    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據統計,我國55歲以上老年人中約有200多萬帕金森病患者,并且帕金森病的發病已經開始呈現低齡化趨勢,特別是中青年型帕金森病患者(40歲以下發病)與日俱增。帕金森已成為中老年人的“第三殺手”,嚴重影響中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據了解,從1997年開始,唐都腦科醫院功能神經外科成立以高國棟教授、王學廉教授為專家組的帕金森診療中心,運用藥物、立體定向毀損術、腦深部電刺激手術(腦起搏器、DBS)成功使6000多名帕金森患者控制了癥狀,開始新的生活,為目前世界最大的病例中心。
 

    從2010年開始,唐都腦科醫院專科都會組織形式不同的“帕金森病”公益活動,今年,在醫生的帶領下,來自省內外的帕金森病友走進大自然,暢游華清池,享受身與心的放松。與此同時,專科醫生也將持續到各地上門義診、程控,為帕金森病友提供更多的幫助。
 

    提起帕金森病,讓大家印象深刻某過于肢體上的顫、僵、慢。近來醫學界發現,除了“動不了”,帕金森病還伴有多種的“非運動癥狀”如失眠、抑郁、焦慮、幻覺、妄想。它們能在運動癥狀之前出現,并貫穿始終。睡眠障礙、抑郁障礙是帕金森患者最常見且最早出現的“非運動性癥狀”,它們能在震顫等運動癥狀之前出現。有的病人因焦慮、抑郁看精神心理科,看著看著,動作開始慢了,一檢查,已有帕金森病了。而非專業人士不一定了解情況,單純按抑郁、失眠治療就束手無策了。
 

    專家建議,有失眠、抑郁情緒的人一旦有顫、僵、慢等運動癥狀,要聯想到帕金森病。專家提醒,帕金森患者應避免過度緊張,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平衡飲食和適量喝綠茶,有助于防范或推遲帕金森患者的發病。如果患上此病一定要及時去醫院檢查,不要耽誤了病情。

 

    許多病人因為帕金森的特殊癥狀,覺得受限于家里,常常長吁短嘆,對自己沒有信心,對生活很悲觀,這就是落下了“心病”。王學廉教授說“帕金森病雖然會影響到病人的生活質量,但疾病本身卻是一種不致命的慢性病。帕金森病人應該學會運用一些方法排解心中的非正常情緒,不要把自己的身心拘禁在一個小范圍里。多出去走走、散散心,比如和病友到各個景點轉轉,互相交流抗擊帕金森的經驗,互相鼓勵,對于自身的情緒及病癥控制都有非常好的效果。”


    根據調查顯示,約有40%-55%的帕金森病人會出現抑郁和焦慮等心理問題。為什么會出現這些問題?王學廉教授解釋道,“雖然說抑郁焦慮情況可能會出現在帕金森病程的任何一個階段,但總結起來,有兩個多發高峰期,其一是在帕金森初期,其二是在帕金森晚期。傳統的看法認為帕金森患者的焦慮、抑郁是其對自身軀體不適的心里反應,但在后來的研究中發現,帕金森病人出現焦慮、抑郁癥狀與其體內的5-羥色胺和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等神經遞質的濃度降低有關,還與大腦皮質局部血流量減少有關。”

    
    如何治療帕金森病人的“心病”?王學廉教授講到,心病還需心藥醫,對于帕金森病人來說,親人的理解、關心和體諒是最重要的康復因素。子女應鼓勵病人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培養病人多方面的興趣。比如,看書、讀報、聽廣播、繪畫、養殖花草等,鼓勵患者多參加社交活動,經常出去走走,分案對疾病的注意力。當癥狀較重時,可在心理治療的同時,結合藥物治療。


    病友們表示這種醫患一起外出旅游散心,結合義診咨詢、健康講座的活動形式很好,大家放松了心情,學習了健康知識,病友之間還能交流學習,互相鼓勵。



     










分享贏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