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三人民醫(yī)院創(chuàng)建于1980年,原名上海第二醫(yī)科大學附屬寶鋼醫(yī)院,2005年7月正式改為現名,是一所集醫(yī)療、教學、科研... [ 詳細 ]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醫(yī)院庫 > 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三人民醫(yī)院 > 醫(yī)院動態(tài) > 勇闖禁區(qū)源于對生命的敬畏
勇闖禁區(qū)源于對生命的敬畏
時間:2012-10-31 15:48來源:求醫(yī)網
本報訊 9月10日,我院普外科在吳志勇教授的帶領下,成功完成一例肝膽管細胞癌左三葉肝切除術,標志著我院普外肝膽專業(yè)的水平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據了解,患者是一名46歲的女性,因 “右上腹部脹痛一周”來我院就診,CT檢查結果顯示肝臟有一直徑為15厘米的巨大腫瘤,且位于的肝臟第八段和第五段。由于腫瘤巨大,位置緊貼第一肝門、第二肝門及第三肝門,肝十二指腸韌帶亦有成塊融合的淋巴結,且極有可能是惡性程度非常高的膽管細胞癌,手術切除難度高風險大,對肝膽外科的醫(yī)生而言是一次不小的挑戰(zhàn)。
普外科主任吳志勇教授當即組織全科開展討論,大家一致認為手術難度在于腫瘤巨大,又位于棘手的中肝葉,如切除過多,術后肝功能不能代償將引起患者肝功能衰竭;若切除范圍過小,腫瘤殘留或根本無法將病灶切除。如何徹底切除腫瘤且留有足夠的肝臟代償成了非常突出的矛盾。若在手術過程中損傷了需保留部分的肝臟回流靜脈或門靜脈,將意味著這個病將失去所有的肝臟,宣告生命的結束。可是面對一個正值壯年的患者,我們無法放棄單獨可能使她延長生命的治療措施。吳教授指出切除患者左三葉骨骼化清掃肝十二指腸韌帶淋巴結,將可能最大范圍切除病灶,保留肝右后葉將可能使患者肝功能術后完全代償。在普外科,麻醉科、手術室等多個科室的緊密合作下,吳志勇教授主刀,經過六個多小時緊張的手術,腫瘤病灶被清除。術后病理檢查回報,肝內膽管細胞癌、淋巴結轉移癌。目前患者各項化驗指標已基本恢復正常,已能正常進食及下床活動,不日將順利出院。
吳志勇教授甘冒風險,勇闖禁區(qū),用高超的技藝和敦厚的醫(yī)者之心詮釋了我院白衣工作者對患者生命的敬畏。據悉,我院普外科近期完成了多例肝葉切除等大手術,患者恢復都很順利,相信我院普外科團隊在吳志勇教授的帶領下將會打造成本區(qū)技術水平優(yōu)秀,服務優(yōu)秀的團隊來為寶山區(qū)人民的健康生活當好保護神。(宣傳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