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陽市人民醫院創建于1939年,是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康復為一體的國家三級乙等綜合性醫院。1993年通過二級甲等綜合性醫院評審,19... [ 詳細 ]
“報業大王”割不了扯不斷的鄉情
時間:2012-11-05 19:11來源:求醫網
10月14日(農歷八月廿九),是東陽籍優秀旅臺人士王惕吾百歲誕辰。10月12日和15日,王惕吾獎學金在東陽舉行第23屆頒獎儀式。來自東陽中學、巍山中學、巍山鎮初中、吳寧一中的1001名優秀學生、75位優秀教師得到總額64.25萬元人民幣的獎金。
1992年9月25日(農歷八月廿九),王惕吾在臺灣舉行隆重的“暖壽晚宴”,慶祝自己的80歲生日。20年后,在東陽,雖然沒有隆重的儀式,但許多人在感念這位老人的愛鄉之情。原金華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曾任東陽市委書記的童德成在一篇回憶文章里寫道:“王老先生謝世已經16年,我也退休回鄉休息多年,但我相信王老先生為家鄉東陽所做的這些惠及百姓的好事一定會流芳百世。”
他無限懷念家鄉
王惕吾于1913年出生于現東陽市歌山鎮王村光村一戶農家,本名王瑞鐘,世代書香門第,兼營火腿業,他排行老二。1928年,王惕吾從東陽中學畢業,畢業后去上海文化學院求學,當時恰好中央軍校八期招生,就應試入伍。1948年深秋,王惕吾到了臺灣。
王惕吾的辦報生涯從1950年開始,當年,他接辦《民族報》,并創辦了《民族晚報》。時年他已37歲,覺得自己正經歷著人生重大選擇,年齡不低,遂取名“惕吾”,勉勵自己時時自省自律。1951年與《經濟時報》、《全民日報》發行聯合版,擔任發行人。1953年后,先后創辦《聯合報》、《經濟日報》、《民生報》、《聯合晚報》,任發行人、社長、董事長。1976年在美國創辦《世界時報》,總部設在紐約,在舊金山、加拿大多倫多等地設有分社。1982年在法國巴黎創辦《歐洲日報》,后又創辦“聯經出版事業公司”“聯經資訊公司” “紐約世界電視公司”,并設置“國學文獻館”、《聯合報》文化基金會等。
王惕吾被稱為“報業大王”,曾任“《聯合報》系”董事長,世界中文報業協會副主席,亞洲報業基金會長期榮譽理事,亞洲信托公司董事長;先后獲美國東伊利諾大學人文科學榮譽博士、美國圣諾望大學榮譽博士、韓國明知大學榮譽博士、秘魯圣馬丁大學榮譽博士。
1996年3月12日,王惕吾去世。
王惕吾的少年時光在王村光村度過。當年從東陽中學畢業后,就在巍山南橋小學任教員。其間,王惕吾與比自己小3歲的校長女兒趙玉仙互生情愫。
趙玉仙的弟弟趙惠仁今年83歲,因為住院,記者無法采訪。2007年,趙惠仁曾接受媒體采訪,他回憶,姐夫王惕吾一說起故鄉,就流露出無限懷念。
趙惠仁當時回憶,他和姐姐、姐夫的通信一直保持到1953年。由于有個親戚在瑞士,在通信上幫了不少忙。1984年,趙惠仁在香港見到了闊別30多年的姐姐趙玉仙,可惜姐夫王惕吾沒有同行。1989年7月10日,趙惠仁和妹妹從杭州乘飛機到香港,見到了闊別40多年的姐夫。
“我是多么想回到魂牽夢縈的故鄉,到父親墳頭敬一炷香……”說起故鄉,王惕吾的這句話令趙惠仁念念不忘。
趙惠仁說,姐夫和姐姐一直都非常喜歡吃東陽霉干菜,到臺灣后也沒有改變。雙方恢復正常聯系后,他經常給姐夫寄霉干菜。王惕吾每每分送給親朋好友,與大家一起分享。
他心系家鄉建設
童德成說,王老先生旅居臺灣后,雖然沒有回過老家東陽,但他并沒有忘記養育過他的故鄉,晚年贈巨資為家鄉辦實事、做好事,造福桑梓。
王惕吾對家鄉建設的支持,首先從出生地王村光開始。1990年,他首次贈資1000萬元港幣,修建了從王村光村通往巍山鎮、歌山鎮和白坦村的三條水泥路面標準公路;在王村光村新建了設施齊全的幼兒園和王村光村小學。
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厲世華時任東陽市王惕吾先生捐資項目領導小組副組長,后任東陽市人民醫院巍山醫院董事會常務副董事長,他在當時具體負責捐資項目的落實,一一記下所有項目。
1990年贈資300萬元港幣,新建巍山鎮初中,1992年又贈資200萬元人民幣完善巍山鎮初中的配套設施建設。
1990年贈資55萬美元給母校東陽中學,新建了東陽中學體育館、3幢教師住宅樓和1幢女生宿舍樓。1995年又贈資800萬元人民幣,新建了東陽中學教學樓,改善了東陽中學的辦學條件。當時,東陽中學體育館填補了東陽市沒有體育館這個空白。1993年贈送東陽中學圖書館35箱價值500萬元新臺幣的圖書,其中有一套珍貴的唐詩手抄本。據了解,這套書之前在浙江省只有一套。
1992年贈資3萬美元給東陽市聾啞學校,幫助這所為殘疾兒童提供教育的學校改善教學條件。
童德成與王惕吾僅見過一次面。1993年,童德成在紐約見到王老先生,介紹了東陽家鄉情況。當王老先生得知計劃籌建東陽圖書館,資金還沒有落實時,當即表示愿意贈資,問需要多少錢。“我根據原設想方案說大概四五百萬元人民幣,王老先生就說贈資800萬元人民幣,如果不夠東陽自己再添一點。還特別強調,要建就**一點,建得好一點,地點較好能放在‘黌門前’。”童德成回憶。 1994年800萬元人民幣贈資到位。東陽市決定在黌門前廣場、原孔廟對面選址建設東陽圖書館。1996年圖書館建成投入使用,可藏書50萬冊,成了全省最大較好的縣級圖書館。同年,王惕吾又贈送了2292冊價值125萬元新臺幣的書籍給東陽圖書館,其中有全省都沒有的珍貴書籍“明清檔案”1~10輯、 “清代皇帝起居志”180冊,既豐富了館藏,又提高了館藏的品位。1998年,東陽圖書館被文化部評為一級公共圖書館。
王惕吾對東陽教育的支持,可追溯得更早些,于1989年設立王惕吾獎學基金,并設立理事會,由東陽中學校長任理事長,厲世華先生任常務副理事長。100萬美元的本金,每年用基金利息獎勵東陽中學、巍山中學、巍山初中品學兼優的學生、優秀教師和優秀班級(此獎項已于2009年第20屆頒獎時取消),2003年增加了吳寧一中。獎學金每年頒獎一次,到今年已經頒獎23次,累計獎勵優秀學生18134人次,優秀教師1334人次,優秀班級159個次,頒獎總額9305450元。
據介紹,1993年,100萬美元的獎學金本金從瑞士銀行匯至東陽王惕吾獎學基金會。在理事會認真負責地運作下,除了本金和歷年發放獎學金支出之外,已經滾存積累到1000多萬元,可以保證獎學金長久發下去。
王惕吾還設立了東陽籍子弟赴美留學獎學金、助學金。1991~2009年,赴美留學獎助金已評審16屆,接受申請150余人,獲獎助50人,頒獎45人,獎助金額1326318.50美元。獲獎助的東陽學子得以進入美國優秀學府哈佛、耶魯、麻省理工、斯坦福、霍普金斯、哥倫比亞等大學深造,獲得博士或碩士學位。
他讓輸血變造血
厲世華說:“王惕吾先生的捐資意義不僅停留在當時,而且一直影響到現在,因為他的捐資,更注重長遠,注重讓輸血變造血;除了捐資,他還帶來了先進理念。”
1992年至1994年的3年中,王惕吾出資,由東陽市政府出面組織選派農村農民技術員到浙江農業大學進行農業技術培訓。每期3個月,學費每人350美元,3期培訓了680人,贈資支付了24萬美元培訓費。這些培訓過的農民技術員,成了帶動當地農村農民走科學致富的帶頭人和農業醫生。
王惕吾還曾大力支持東陽修鐵路。他曾表示,如果鐵路動工修建了,由東陽承擔的建設費用他會幫助解決。為了解決前期工作經費問題,沿線各縣、市進行攤分,攤分100萬后還有缺口。王惕吾的代表答應支持省地方鐵路辦公室80萬元人民幣的前期工作費用,并很快就到位了。“但由于種種原因及1996年王老先生逝世,金甬鐵路建設的后續工作沒有能繼續進行下去,王老先生和東陽人的鐵路夢沒有能實現。但是,他想為東陽人圓夢的拳拳之心還是日月可鑒。”童德成回憶。
說起王惕吾,東陽市人民醫院院長應爭先更有千言萬語。“東陽市人民醫院之所以能在公立醫院改革中成為國內標桿,引來眾多專家的研究與肯定,與王惕吾倡導建立的現代法人治理結構分不開。”
1990年,王惕吾贈資500萬美元在巍山鎮新建了設施齊全、設備先進的巍山醫院,贈資500萬美元在東陽市人民醫院新建東陽市急救中心大樓,增添了先進的醫療設備。他不僅幫東陽把兩所醫院建成,而且希望兩所醫院投入使用后能辦好,建議東陽變革管理辦法,建立董事會來管理。
童德成說,當時,改革還沒有走到這一步,內地尚無先例,市委、市政府向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請示,經同意,東陽政府尊重贈資人的意愿,決定改革兩所醫院的管理體制,成立董事會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于1992年10月成立了非營利性的東陽市人民醫院(急救中心)巍山醫院董事會,在內地率先建立醫院的法人治理結構,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2004年東陽市人民醫院和巍山醫院合并重組,董事會更名為東陽市人民醫院董事會。
應爭先說,20多年來,在趙允良董事長(王惕吾先生的侄子、委托管理人)和全院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在歷屆東陽市委、市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下,醫院步入了良性循環,醫院總資產已經由原來的7223萬元(包括王惕吾贈資1000萬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90849萬元,增加了12.5倍。尤其是近年來,東陽市人民醫院不斷推進現代化治理、規范化管理,推行“低成本、廣服務”,管理水平、醫療水平和服務能力不斷提高,成為獨樹一幟的行業改革典型,正在向浙中名院邁進。
結束語
“為什么我的眼里飽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鄉情是一首歌,是一種愛。我們從優秀東陽籍旅臺人士王惕吾身上,強烈地感受到這種愛。如今,金華正處于趕超發展、浙中崛起的關鍵時期,對眾多身在外地的游子來說,金華不僅是永遠的家,也是一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今刊發此文,不僅為了感念王惕吾,也為了感召更多游子,共同為家鄉建設發展貢獻力量,為趕超崛起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