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縣市中醫院建于1990年底。從一片空白起步,當時市政府只撥款2萬元經費,給出優惠政策,靠集、捐、卵籌資46萬元,用分期付款方式購得190... [ 詳細 ]
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
時間:2012-11-15 14:43來源:求醫網
4月16日,國務院發布《關于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指導意見》,計劃在5年內完成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形成基本服務優先、供給水平適度、布局結構合理、服務公平公正的國內特色公益服務體系。
●我國目前有126萬個事業單位,共計3000多萬正式職工。面對新形勢新要求,社會事業發展相對滯后,事業單位功能定位不清,機制不活;公益服務供給總量不足,供給方式單一,資源配置不合理,質量和效率不高;支持公益服務的政策措施還不夠完善,監督管理薄弱。這些問題影響了公益事業的健康發展。
●細分公益服務事業單位。先界定公益一類和二類,再決定單位職能和管理方式。將現有事業單位按社會功能劃分為承擔行政職能、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和從事公益服務三類。承擔行政職能的,逐步將其行政職能劃歸或轉為行政機構;從事生產經營的,逐步轉為企業;從事公益服務的,繼續保留在事業單位序列,強化其公益屬性。而從事公益服務的事業單位,又細分為兩類:承擔義務教育、基礎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衛生及基層的基本醫療服務等基本公益服務,不能或不宜由市場配置資源的,劃入公益一類;承擔高等教育、非營利醫療等公益服務,可部分由市場配置資源的,劃入公益二類。對面向社會提供公益服務的事業單位,積極探索管辦分離的有效實現形式。要清理規范現有事業單位。
●鼓勵社會力量辦公益事業。完善相關政策,放寬準入領域,鼓勵社會力量依法進入公益事業領域,并在多方面與事業單位公平對待,并切實加強監管,引導其健康發展。
●要加大財政對公益事業發展的支持力度。加快建立健全公共財政體系,調整支出結構,加大投入力度,著力構建財政支持公益事業發展長效機制。制定和完善支持社會力量興辦公益事業的財政政策,形成多渠道籌措資金發展公益事業的投入機制。對事業單位的財政資金使用情況進行績效考評,嚴格資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益。
●按照國家政策和以事定費的原則,結合不同事業單位的具體特點和財力,對不同類型事業單位實行不同的財政支持辦法,合理制定標準,實行動態調整,健全監管制度,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效用。對公益一類,根據正常服務需要,財政給予經費保障;對公益二類,根據財務收支狀況,財政給予經費**,并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予以支持。
●5年內完成事業單位分類,為平穩推進,給予過渡期(一般5年),期間,對轉制單位適當保留原優惠政策,原有正常事業費繼續撥付。離退休人員待遇標準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