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心內膜炎的預防是什么
時間:2015-02-07來源:求醫網
心內膜炎這個疾病的有關預防是怎么樣的呢?相信有很多人對于這個問題都不是特別的了解,大家都想多加的了解這方面的問題,要知道心內膜炎的危害是非常的大的,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關于心內膜炎的預防是什么吧:
首先要祛除誘因和治療原發病,積極防治各種感染病灶如口腔感染、皮膚感染、泌尿道感染和肺炎等,以降低感染性心內膜炎的發生率。許多學者發現,拔牙后常會發生暫時性菌血癥,尤其是患有牙周病或同時拔除多只牙齒的情況下更是如此。許多口腔細菌可經創口入血,但以草綠色鏈球菌最多見。消化道和泌尿生殖系統創傷和感染常引起腸球菌和革蘭陰性桿菌菌血癥。
葡萄球菌菌血癥見于皮膚和遠離心臟的感染。所以從預防菌血癥著手可適當預防性用藥,但用抗生素預防本病既要積極,也要避免濫用。另外,要堅持以防為主,向群眾宣傳本病的危害性并勸告人們遠離違禁物。對于有靜脈藥物依賴/者勸其積極戒毒,以減少心臟感染性心內膜炎的發生。有效預防感染性心內膜炎也是預防其腎損害的主要措施。
老年感染性心內膜炎是治療困難和死亡率較高的疾病,因此預防本病的發生比進行積極的治療更為重要。主要針對老年人患本病的病因采取預防措施,常可收到較好的效果。例如老年人常患齲齒、牙周病等,在進行牙科處理時易發生鏈球菌性菌血癥,因此治療前1h 應肌內注射普魯卡因青霉素120萬u和鏈霉素1g作泌尿科、婦科或胃腸道檢查或手術時也可發生革蘭陰性桿菌或腸球菌菌血癥,故在術前1h均應給與抗生素,12h后再給藥1次。
特別是老年人行人工瓣膜置換術時、術前與術后均應給予抗生素進行預防性治療。因為瓣膜置換術發生感染的危險性和發生菌血癥的可能性均很大。此外在對有心臟瓣膜的老年病人進行牙科處理或鼻咽部手術時,術前1h均應給予抗生素口服或肌注,以防引起感染性心內膜炎。但是vander meer 等對應用抗生素預防自身瓣膜心內膜炎的效果提出異議,他們的臨床觀察表明其預防效果僅為6%。
通過以上這些內容的介紹,相信大家對于心內膜炎的預防都已經明白了吧,大家都知道心內膜炎的出現給很多的家庭都帶來了極大的危害和痛苦,所有我們平時的日常生活當中一定要注意做好預防疾病發生的出現。
查看更多關于關于心內膜炎的預防是什么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