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動脈硬化癥的中醫治療方法
時間:2015-02-07來源:求醫網
腦動脈硬化癥多見于50歲以上的人,男性多于女性,女性患者多見于絕經期以后。該疾病嚴重侵害著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患者對于該疾病還需做到早發現早治療。中醫治療腦動脈硬化癥講究的是對癥治療,建議患者在治療的時候還需選擇正規的醫院,以免對病情產生不利的影響。
腦動脈硬化癥的中醫治療方法如下:
1、中氣不足,氣血虛弱:
治法:補氣養血益腦
方藥:歸脾湯加減。本方人參、白術、黃芪、甘草、大棗甘溫補脾益氣,以助氣血生化之源;當歸甘溫養血;茯神、棗仁、龍眼肉甘平,安神益腦;遠志交通心腎、寧心定志;木香理氣醒脾,以防補益氣血藥滋膩礙胃。如此則氣血得復,眩暈自止,若偏于血虛者,可加用熟地、阿膠、枸杞以助補血之功。
2、陰陽失調,肝陽上亢:
治法:平肝潛陽,熄風清腦。
方藥:天麻鉤藤飲加減。本方以天麻、鉤藤、石決明為平肝熄風眩暈之要;黃芩、山梔清熱瀉火,使肝風肝火平熄;益母草利水,牛膝下行,杜仲、桑寄生補肝益腎,夜交藤、茯神以養心安神。方中可加用菊花,白蒺藜、夏枯草,以增強平肝潛陽之功。若肝火較盛者,可加龍膽草清肝火。
3、脾肺氣虛,痰濁中阻:
治法:健脾燥濕,化痰熄風。
方藥: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本方半夏燥濕化痰,天麻化痰熄風而止眩暈,二藥合用,為治風痰眩暈之要藥;白術、茯苓健脾燥濕,治痰之本;陳皮理氣化痰;甘草、姜棗調理脾胃,使痰消風熄,眩暈自愈。若眩暈甚者且嘔吐頻頻,可加代赭石、膽南星、竹茹鎮逆止嘔。
查看更多關于腦動脈硬化癥的中醫治療方法的相關常識>>
神經科疾病
- 植物神經紊亂
- 運動障礙疾病
- 神經康復
- 顱腦脊髓感染
- 重癥肌無力
- 癲癇病
- 運動神經元病
- 神經內科
- 硬化癥
- 癱瘓
- 脊髓損傷
- 脊髓空洞
- 脊髓病變
- 肌營養不良
- 肌肉萎縮
- 格林巴利
- 共濟失調
- 抽動癥
- 羊癲瘋
- 羊角風
- 頭痛
- 神經衰弱
- 腦膜炎
- 特發性震顫
- 多發性硬化
- 神經性厭食癥
- 神經炎
- 脊髓型頸椎病
- 眩暈癥
- 腦疝
- 外傷性癲癇
- 顳葉癲癇
- 原發性癲癇
- 難治性癲癇
- 額葉癲癇
- 結核性腦膜炎
- 急性脊髓炎
- 腦病
- 帕金森病
- 偏頭疼
- 帕金森綜合癥
- 肋間神經痛
- 阿爾茨海默病
- 肌營養不良癥
- 臂叢神經痛
- 不安腿綜合征
- 叢集性頭痛
- 瘋牛病
- 高血壓腦病
- 記憶障礙
- 面神經炎
- 腦梗死
- 腦炎
- 失語癥
- 視神經脊髓炎
- 視神經炎
- 細菌性腦膜炎
- 煙霧病
- 周圍神經炎
- 蛛網膜炎
- 坐骨神經痛
- 脊骨神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