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動脈硬化癥的藥物治療方法
時間:2015-02-07來源:求醫網
目前臨床上對腦動脈硬化癥尚無**治療,主要是對動脈硬化的防治,以及增加腦血供、改善腦循環,對精神與神經癥狀予以對癥處理。
1.腦動脈硬化癥的降低血脂藥物
(1)維生素類:維生素B6能遏制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50~200mg/日,靜脈注射共20天。大量維生素C0.5~1g/日或維生素B12500~1000μg/日,肌肉注射,均對類脂質代謝產生有利影響。
(2)氯貝了酯(clofibrate):別名安妥明。口服每次500mg,每日3~4次。此藥降甘油三酯作用較強,能減少組織膽固醇沉積降低凝血作用。
(3)煙酸及煙酸肌醇酯:具擴張外周血管及降低膽固醇之作用。煙酸用量:口服50~100mg,每日3次;肌注250mg,每日2~3次;煙酸肌醇酯口服0.2~0.4g,每日3次。
(4)不飽和脂肪酸:以亞油酸為主要成分,常用制劑為亞油酸丸,每次3~5粒,每日3次;大劑量時有消化道反應,胃部不適。此外有心脈樂、益壽寧等。
2.腦動脈硬化癥的擴血管藥物
(1)地巴唑:20mg,每日3~4次,口服。
(2)654一2:10mg,每日3次,口服。
(3)維腦路通:0.1g,每日3次,口服。
(4)鹽酸氟桂嗪(西比林):5mg/片,每晚5~10mg,連服4~8周為一療程。
(5)尼莫地平:30mg/片,每次一片,每日3次。
查看更多關于腦動脈硬化癥的藥物治療方法的相關常識>>
神經科疾病
- 植物神經紊亂
- 運動障礙疾病
- 神經康復
- 顱腦脊髓感染
- 重癥肌無力
- 癲癇病
- 運動神經元病
- 神經內科
- 硬化癥
- 癱瘓
- 脊髓損傷
- 脊髓空洞
- 脊髓病變
- 肌營養不良
- 肌肉萎縮
- 格林巴利
- 共濟失調
- 抽動癥
- 羊癲瘋
- 羊角風
- 頭痛
- 神經衰弱
- 腦膜炎
- 特發性震顫
- 多發性硬化
- 神經性厭食癥
- 神經炎
- 脊髓型頸椎病
- 眩暈癥
- 腦疝
- 外傷性癲癇
- 顳葉癲癇
- 原發性癲癇
- 難治性癲癇
- 額葉癲癇
- 結核性腦膜炎
- 急性脊髓炎
- 腦病
- 帕金森病
- 偏頭疼
- 帕金森綜合癥
- 肋間神經痛
- 阿爾茨海默病
- 肌營養不良癥
- 臂叢神經痛
- 不安腿綜合征
- 叢集性頭痛
- 瘋牛病
- 高血壓腦病
- 記憶障礙
- 面神經炎
- 腦梗死
- 腦炎
- 失語癥
- 視神經脊髓炎
- 視神經炎
- 細菌性腦膜炎
- 煙霧病
- 周圍神經炎
- 蛛網膜炎
- 坐骨神經痛
- 脊骨神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