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腦癱早期癥狀的表現有哪些
時間:2017-02-14來源:求醫網
小兒腦癱早期癥狀的表現有哪些?許多家長對孩子的一些異常行為并不在意,這樣就早期小兒腦癱的癥狀就容易被忽視,對一下來小兒腦癱的治療是有很大的影響的,那么,小兒腦癱早期癥狀的表現有哪些?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下。
小兒腦癱癥狀一、四肢、軀體的不自主運動。即出現面部作怪樣,頸部出現不能控制的扭轉。四肢出現不能自己控制的活動,且這些活動不規律、不協調,越要主動控制這些運動,上述現象越加重。由于這些現象的出現,使患者不能穩定的坐、站及行走。睡眠時以上現象可消失。
小兒腦癱癥狀二、平衡功能障礙,即患者不能保持固定的姿勢。站立時,必須不停的調整身體,以維持站立的姿勢。行走時,兩腿分開,邁步行走,如同跨過門檻。且足的落地方向缺乏準確性。動作呆板、緩慢如同機器人。
小兒腦癱癥狀三、運動發育遲緩,明顯落后于同齡兒童。四肢肌肉明顯僵硬,即肌張力增高。下肢可以呈交叉狀態,走路時成為剪刀樣步態。雙足明顯下垂,猶如芭蕾舞演員的尖足。上肢握拳且手心向下。受累肢體關節活動度減低,且在被動活動關節時,可感覺到明顯的抵抗,猶如打開一把折刀---開始時阻力很大,到了一定角度后阻力突然減低。這些現象在睡眠時可以消失。
小兒腦癱癥狀四、四肢及軀干的肌肉嚴重痙攣,以至于被動活動度非常小,阻力巨大。多和并有智力低下。肢體的持續性顫動或抖動,肢體肌肉無力,檢查肢體明顯纖軟,關節活動度較正常人增大。有的專家認為是腦癱痙攣型或手足徐動型的早期過度表現。
隨意運動障礙,為椎體系損傷所致,這一表現有運動發育落后,運動不能或運動過緩。如抬頭、翻身、坐、爬、跪、站、走等軀干和四肢發育落后。分離運動不充分,小兒腦癱患兒主動運動困難,動作緩慢、動作不協調、不對稱及僵硬,出現了聯合反應、不隨意運動、共濟失調等異常的運動模式。
以上就是“小兒腦癱早期癥狀的表現有哪些”的說明,如果家長們看到以上文章內容對腦癱的早期癥狀還不是很清楚,可以帶孩子去當地的醫院做相關的檢查,這樣才能正確的判斷是否是小兒腦癱疾病。
相關閱讀:
查看更多關于小兒腦癱早期癥狀的表現有哪些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