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性癱瘓的治療方法主要有哪幾種
時間:2017-08-22來源:求醫網
腦性癱瘓的治療方法主要有哪幾種?一般在臨床上患有腦性癱瘓的患者都會出現偏癱、痙攣等癥狀,這不僅會對患者的正常生活帶來影響,還會給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那么,患上腦性癱瘓需要怎樣治療?目前,治療腦性癱瘓的方法是非常多的,包括針灸治療、藥物治療、肢體恢復治療等等,下面我們就來進行一下詳細的介紹,希望下面的文章可以幫助到大家。
一、體針療法治療腦性癱瘓:
一般中醫治療腦性癱瘓是非常有效的,對孩子的傷害比較小,但是治療效果在短時間內并不明顯,采用這種治療手段可以有效調節腦性癱瘓患者的陰陽調和,佐以活血通絡、舒筋解、通竅醒腦,取穴主要以循經取穴為主。年齡小的腦性癱瘓患兒,臟腑氣血未充,多伴有頭項軟、角弓反張、腰軟乏力,基本穴位(即主穴)為督脈十三針(大椎、陶道、身柱、神道、靈臺、至陽、筋縮、中樞、脊中、懸傴、命門、腰陽關、腰俞)或華佗夾脊穴(胸、腰骶段),選5~10穴。佐以局部取穴。
二、藥物治療腦性癱瘓:
腦性癱瘓的治療方法主要有哪幾種?藥物對腦性癱瘓患者并無作用,但眠爾通可能對控制震顫有幫助,鎮靜藥物如冬眠靈等對腦性癱瘓患者的過度活動的遏制可以有效,也對物理治療的進行有幫助。有時抗癲癇藥物亦可以減輕抽搐等癥狀,但要密切注意用藥后是否會加重腦性癱瘓患者肌肉的不平衡。在神經肌肉連接點用1%的普魯卡因封閉,可以阻滯神經的γ傳導作用而不影響神經的α傳導作用,使肌肉的痙攣減輕。有時用3%的酚作神經內注射,使神經遭受長期性的破壞,可使1/3的腦性癱瘓病人的痙攣得到緩解,易于訓練。
三、肢體恢復治療腦性癱瘓:
將腦性癱瘓患者需活動的肢體置于自然下垂肢位時(肌肉處于松弛狀態)作向前后、左右、斜線方向的節律性擺動,先使兩側肢體作同向擺動,再作兩側肢體反向交互擺動,逐漸加大腦性癱瘓患者的擺動范圍。其多用于肩、髖、膝關節活動受限時,利用慣性作用以增強關節活動范圍,可牽伸粘連組織,因為在肌肉松弛狀態下練習,易取得較好的效果,也有助于腦性癱瘓患者走步訓練時上下肢體的協調和平衡能力。
關于“腦性癱瘓的治療方法主要有哪幾種”的文章就先給大家說到這里了,相信看過的患者一定會有所了解了,腦性癱瘓對于每位患者來說影響都是非常大的,只要及時的接受治療,患者才會盡快的康復。
相關閱讀:
查看更多關于腦性癱瘓的治療方法主要有哪幾種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