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脈栓塞術后處理護理
時間:2015-02-12來源:求醫網
動脈栓塞系指栓子自心臟或近側動脈壁脫落,或自外界進入動脈,被血流推向遠側,阻塞動脈血流而導致肢體或內臟器官缺血以至壞死的一種病理過程。
動脈栓塞術前準備:
采取各種措施糾正病,全身情況和幸心臟功能,采用抗凝和祛聚療法,抗凝劑選用肝素。術前靜脈注射50mg,手術中再給20~30mg。被動聚藥物選用低分子右旋糖酐,術前即可開始靜脈滴注。
動脈栓塞術后處理:
1、繼續治療心臟疾病,恢復正常心律。
2、缺血的患肢重新獲得動脈血灌注后,會引起代謝變化,迅速影響全身。主要是酸中毒、高鉀血癥和橫紋肌的酶值升高,要各級糾正。
3、抗凝治療:四肢動脈取栓術后,要進行抗凝治療。可用肝素0.8~1.0mg/kg,腹壁皮下脂肪層每12小時注射1次,共1周。
動脈栓塞護理:
1、嚴密觀察病人生命指標和患肢的病情,并作詳細記錄。患肢安置在低于心臟平面位置,一般下垂15o左右,有利于血液流入肢體。
2、室溫保持在25o左右,局部不可用熱敷,以免組織代謝增高,加重缺血,缺氧。局部冷敷、降溫可引起血管收縮,減少血供,禁忌使用。
查看更多關于動脈栓塞術后處理護理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