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側凸的放射學檢查
時間:2015-03-06來源:求醫網
脊柱側凸的放射學檢查包括以下項目:
(一)普通X線片檢查
它和物理檢查一樣是脊柱側凸診斷治療的基本依據,借助X線片了解側凸的病因,類型,位置,大小,范圍和可屈性等,根據不同需要,可作其它特殊X線檢查,通過放射學檢查以確立診斷;觀察畸形進展;尋找并發的畸形;制定治療計劃,或作療效評價。
1.直立位檢查
立位與坐位像是X線檢查的基本姿勢,能站立的取立位像,如下肢缺乏站立功能或年齡過小取坐位像,采用標準姿勢,即患者雙足并齊,雙腿伸直,軀干伸直,防止旋轉,投照后前位片,前臂向前90°平伸(或放在支架上)投照側位片,盡量一張片子能包括脊柱全長。
2.可屈性檢查
側凸已經直立位相證實后,可拍側屈位片,以了解脊柱每個彎度的可屈性,使患者仰臥,靠自己肌肉的主動收縮力最大限度地向凸側屈曲矯正畸形,有的患者為神經肌肉性側凸,肌肉無自主收縮能力,有時采用“推壓法”來拍片,以了解其可屈性。
3.牽引下攝片
患者取仰臥位,用枕頜帶與骨盆帶向上,下同時牽引下拍片,目前以懸吊牽引下拍片更為標準和常用,即用枕頜帶直立牽引下(使患者雙足剛剛離地為準)拍正,側位片,以了解側凸的可屈性。
4.脊柱去旋轉位攝片(Stagnara位相)
結構性脊柱側凸,特別是嚴重側凸(100°以上者)多伴有脊柱旋轉,普通后前位X線片不能真實地反映畸形的確切度數,有時也不能顯示椎體的真正畸形,因此,理想的方法是在熒光屏下透視,旋轉脊柱,直至脊柱側彎達到最大限度時攝片,或旋轉到側彎的頂椎呈真正的正位時攝片,以顯示脊柱彎曲的真正度數,或椎體的真實形態。
5.骨齡的評估
脊柱側凸的治療,患者年齡是重要參考因素之一,了解骨年齡以評估骨骼是否繼續生長,女孩生長發育成熟期為16歲左右,男孩比女孩晚1~1(1/2)年,因此拍患者左手及腕的正位X線片,以了解其骨年齡。目前常用的是Risser方法,即拍髂骨嵴骨骺片,了解其骨骺成熟情況,把髂前上棘到骺后上棘的總長度分為4段,由前向后數,前1/4有骨骺出現時為1度,前1/2有骨骺生長時為2度,3/4者為3度,全長為4度,骨骺完全閉合者為5度,其閉合年齡約在24歲,為全身閉合最晚的一個骨骺,此時骨骼生長發育已經停止,側凸畸形也相對趨于穩定,有時亦可參考清晰的胸,腰椎X線片,觀察椎體軟骨骺,若骺呈斷續狀,表明骨生長尚未完成,若已融合,即脊柱發育生長已完成。
(二)斷層照相
平片斷層能在特定的部位較清晰地提供有關畸形,病變的范圍和性質,如骨不連,或假關節形成,普通平片可能觀察不清,而斷層則可顯示。
(三)脊髓造影
脊柱側凸不僅要了解脊柱或椎骨畸形,同時要了解椎管內有無并存的畸形,在先天性脊柱側凸幾乎把脊髓造影作為常規檢查,其目的是了解與骨性畸形同時存在的神經系統畸形,造影劑目前大多選用Amipaque或Wmnipaque,因其對比性能好,安全,反應輕微,成人劑量為10~20ml,一般采用腰椎穿刺法,如上行檢查,采取足高頭低位,下行檢查采取頭高足低位,但頭低時,在熒光屏顯示下防止造影劑進入腦室。
(四)電子計算機斷層X線掃描(CT)
CT掃描在脊椎,脊髓,神經根病變的診斷上具有明顯的優越性,尤其對普通絲相顯示不清的部位(枕頸,頸胸段等)更為突出,由于它比普通X線密度分辨高20倍,故能清晰地顯示椎骨,椎管內,椎旁組織的細微結構,特別是作脊髓造影CT掃描,對了解椎管內的真實情況,了解骨與神經成分的關系,為手術治療,可提供寶貴資料。
(五)核磁共振成像(MRI)
MRI是一種新的無損傷性多平面成像檢查,對椎管內病變分辨力強,不僅提供病變部位,范圍,對其性質如水腫,壓迫,血腫,脊髓變性等分辨力優于CT,但尚不能代替CT或脊髓造影,各有其適應證。
查看更多關于脊柱側凸的放射學檢查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