髕骨骨折的中醫治療
時間:2015-03-20來源:求醫網
一、中醫治療
1、手法整復:
患者取仰臥位,膝伸直,術者站于患側,一手拇指及食指、中指捏擠遠端向上推,并固定之。另手拇、食、中指捏擠近端上緣的內、外兩側向下推擠,使骨折斷端接近并對位。若用手指觸摸髕骨前面不平整或X線透視有前后殘余移位時,可再用一手拇、食指固定下陷的一端,另一手拇、食指擠按向前突出的另一端,使之對齊。對位滿意后,即可固定。
2、固定:
(一)石膏托或管形固定:此法適用于無移位髕骨骨折,不需手法復位,抽出關節內積血后包扎。用長腿石膏托或石膏管形固定患肢于伸直位3~4周,在此期間練習股四頭肌收縮,去除石膏后練習膝關節屈伸活動。
(二)抱膝圈固定:無移位或移位不多(分離移位不超過0.5cm)者可用此法。因骨折容易整復,比較穩定,用繃帶量好髕骨輪廓大小、作成圓圈,纏好棉花,用繃帶纏好外層,另加布帶四條,各長60cm。后側墊一托板,長度由大腿中部到小腿中部,寬13cm、厚1cm,板中部兩側加上固定用的螺絲釘。骨折經整復滿意,置患膝于托板上,膝關節后側及髕骨周圍襯好棉墊。將抱膝圈套于髕骨周圍。固定帶分別捆扎在后側托板上。若腫脹消退,則根據消腫后髕骨輪廓大小、縮小抱膝圈。繼續固定至骨折愈合。
(三)髕骨爪固定:分離移位較明顯的髕骨骨折,可采用髕骨爪(抓髕器)固定,療效頗為滿意。
3、辨證用藥:
初期
【治法】 活血祛瘀,消腫止痛。
【方藥】
1、主方活血祛瘀方(廣東省中醫院《四肢骨折和脫臼治療圖解》)
處方:生地黃15克,當歸10克,赤芍10克,紅花12克,梔子10克,桃仁10克,澤蘭10克,三七末(沖服)。水煎服,每日l劑。
2、外用方消瘀止痛藥膏(上海中醫學院《中醫傷科學講義》)
處方:大黃150克,木瓜60克,梔子30克,蒲公英60克,土鱉蟲30克,乳香30克,沒藥30克。共為細末,飴糖或凡士林調敷患處。
中期
【治法】 接骨續筋,通利關節。
【方藥】
主方壯筋養血湯(錢秀昌《傷科補要》)
處方:續斷12克,當歸9克,川芎6克,白芷9克,紅花5克,生地黃12克,牛膝9克,牡丹皮9克,杜仲6克。水煎服,每日1劑。
后期
【治法】 養氣血,補肝腎,壯筋骨。
【方藥】
1、主方補腎壯筋湯(錢秀昌《傷科補要》)
處方:熟地黃12克,當歸12克,山茱萸12克,續斷12克,茯苓12克,杜仲lO克,白芍10克,青皮5克,五加皮10克,牛膝10克。水煎服,每日l劑。
2、外用方海桐皮湯(吳謙等《醫宗金鑒》)
處方:海桐皮6克,透骨草6克,乳香6克,沒藥6克,當歸5克,川椒10克,川芎3克,紅花3克,威靈仙3克,甘草3克,防風3克,白芷2克。解除外固定外,煎水熏洗患處。
查看更多關于髕骨骨折的中醫治療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