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中醫治療方法
時間:2015-03-25來源:求醫網
脂肪肝又稱脂肪性肝病,是各種原因導致肝細胞內脂質積聚過多,超過肝濕重的5%或者組織學上每單位面積見1/3以上肝細胞脂變,脂變的肝細胞功能下降或缺失,進而影響人類健康。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習慣、飲食結構的變化,工作緊張,運動減少,以及檢測手段的普及,脂肪肝的診斷率不斷提高,且有明顯年輕化的趨勢。
目前西醫對于本病的治療,主要為降脂藥物和保肝去脂藥物兩大類,短期效果好,但停藥后易反彈。中醫藥具有多向調節作用,在改善肝功能、調降血脂、阻滯肝纖維化的演變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
一、根據中醫特色,重在辨證論治
按照所述病機,脂肪肝可分為4型,其治法如下:
1.肝郁氣滯
主要表現為脅肋脹痛,走竄不定,與情志變化相關,噯氣頻作,善太息,婦女可見乳房脹痛,月經不調,痛經或經閉等,舌苔薄,脈弦。治以疏肝理氣,予逍遙散、柴胡疏肝散加減,常用柴胡疏肝解郁;香附、陳皮、枳殼行氣解郁;川芎、白芍活血行氣,養陰通絡止痛;脹痛明顯者,酌加青皮、元胡、川楝子理氣止痛;日久化熱而見心煩、口苦、苔黃、脈數者,酌加丹皮、梔子、黃芩清肝瀉火。
2.脾失健運
主要表現為食少、腹脹、便溏,脘腹脹滿,食后脹甚,或饑時飽脹,肢體倦怠,神疲乏力,少氣懶言,形體消瘦或肥胖、浮腫,面色淡黃或萎黃,舌淡苔白,脈緩或弱。治以健脾助運,以香砂六君子湯、補中益氣湯。香砂六君子湯中常用人參補脾胃益元氣,白術益氣健脾,燥濕助運,茯苓健脾滲濕,香附、砂仁理氣健脾,炙甘草益氣和中,調補脾胃;補中益氣湯中常用黃芪、人參、白術、炙甘草補中益氣,當歸養血和營,陳皮理氣和中,升麻、柴胡升清舉陽。
3.濕熱內蘊
主要表現為脅痛口苦,脘腹痞悶,或惡心,或厭食油膩,口干口渴,小便黃赤,大便秘結,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滑數。治以清利濕熱,以茵陳蒿湯加澤蘭等。常用茵陳清熱利濕,梔子苦寒以瀉三焦之熱,大黃清熱通下,使濕熱從二便而去;酌加茯苓、豬苓、澤瀉、車前草、滑石淡滲利濕增強利小便之力;或加虎杖、田基黃、土茯苓以加強清熱解毒之功。
4.痰濁瘀阻
主要表現為兩脅及胃脘脹滿或脹痛,痛如針刺,固定不移,泛泛欲吐,食欲不振,便溏,舌質淡或暗,苔白膩而濁,脈弦滑。治以溫膽湯加丹參、山楂等。常用半夏為主,降逆和胃,燥濕化痰;竹茹清熱化痰,止嘔除煩;枳實行氣消痰,使痰隨氣下;陳皮理氣燥濕,茯苓健脾滲濕,姜棗益脾和胃;丹參、山楂活血化瘀并祛脂。
二、注重中醫治未病,強調活血化瘀法
5%的患者可以從單純的脂肪肝轉變為脂肪性肝炎、肝纖維化、肝硬化,而中醫認為肝纖維化、肝硬化者多有血瘀。本著“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觀念,在脂肪肝還為發展為肝纖維化之前,予以活血化瘀的干預治療很有必要。現代研究表明,大部分活血化瘀藥具有改善血液流變學特性及保肝的作用。
活血片是我科肝病組治療血瘀證常用藥,也常被是用于脂肪肝的治療,本藥由我科史濟招教授組創。主要由桃仁、紅花、丹參、雞血藤、王不留行、川芎、赤芍、生山楂等組成,經研究證實,活血片具有明顯的改善微循環,降低全血粘度、血漿粘度、紅細胞壓積的作用。可顯著降低紅細胞聚集指數,明顯改善紅細胞變形能力,并可降低纖維蛋白原。
三、結合西醫理念,提高臨床療效
中醫治病重在辨證論治,而中醫之證由臨床癥狀所組成,故無癥則無證,然而臨床中有諸多脂肪肝患者,經常無明顯不適,多由體檢時發現。筆者認為對于此類患者,則應結合實驗室檢測結果,根據患者飲食起居、生活習性、個人體質等因素綜合分析以指導臨床遣方用藥。
1.依病因遣藥:脂肪肝是指各種原因引起的肝細胞內脂肪堆積,按其成因不同,可分為營養性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病毒性脂肪肝、內分泌性脂肪肝、藥物性脂肪肝和妊娠期脂肪肝等。中醫依據辨證論治的整體觀,對不同病因的脂肪肝遣方用藥不同,收到較好效果。
(1) 非酒精性脂肪肝 多選用山楂、茵陳、澤瀉、草決明、五靈脂等。《日用本草》言山楂“化食積,行結氣,健脾寬膈,消血痞氣塊。”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山楂含有脂肪酶,可促進脂肪水解,所含的多種有機酸能提高蛋白酶的活性,使肉食易被消化,為現代防治脂肪酸最常用的中藥之一;茵陳性味微寒,味苦,歸脾、胃、肝、膽經,有確切的保肝作用,近年來已廣泛運用于肝損傷的治療,現代藥理研究證實,茵陳具有調血脂、抗動脈粥樣硬化和抗脂質過氧化等作用;澤瀉可以通過影響與膽固醇代謝有關的酶及遏制肝內三酰甘油合成等作用而抗脂肪肝;草決明味苦、甘,性涼,具有清肝火、祛風濕、益腎明目等作用。動物試驗表明,草決明能遏制血清膽固醇升高,從而減少主動脈粥樣硬化斑點形成, 能明顯增加血清HDL-C 的含量,提高HDL-C/ T C 比值,改善膽固醇在體內的分布狀況;草決明降血脂的主要成分蒽醌糖苷,能減少腸道對膽固醇的吸收,增加排泄,通過反饋調節LDL代謝,降低血清膽固醇水平,延續和遏制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五靈脂苦泄溫通,為活血化瘀中藥,《本草綱目》曰:“五靈脂,足厥陰肝經藥也。氣味俱厚,陰中之陰,故入血分”。
(2)酒精性脂肪肝 多選用葛花、草蔻、肉豆蔻、苦參、郁金等解酒醒脾之品。葛花性甘味涼,具有解酒醒脾作用。《滇南本草》:"治頭暈,憎寒,壯熱,解酒醒脾,酒痢,飲食不思,胸膈飽脹,發呃,嘔吐酸痰,酒毒傷胃,吐血,嘔血,消熱。"現代研究證明,葛花水提液能夠減輕酒精性肝損傷;草寇、肉豆蔻二藥也是治療脂肪肝的常選藥,現代藥理研究證明有抗自由基、抗炎作用;苦參有清熱燥濕之效。有研究表明苦參堿具有降血脂、保護心肌缺血的作用, 對慢性肝損傷具有一定的防護作用,并能增強心肌收縮力;郁金的現代藥理研究證明具有抗炎、保肝及影響脂質代謝的作用。中藥郁金注射液具有遏制肝炎炎癥反應和良好的抗損傷作用,并能明顯促進肝細胞損傷修復,保護肝細胞及促進肝組織再生;而郁金粉按134mg/100g 給予實驗性動脈粥樣硬化的大白鼠,血清膽甾醇有輕度上升,但能減輕家兔或大白鼠主動脈及冠狀動脈內膜斑塊的形成及脂質沉積。
(3)肝炎后脂肪肝 多用虎杖及清利濕熱藥。虎杖功效為:利濕退黃,清熱解毒,散瘀止痛。用于活血消炎,去濕熱黃疸,降血脂。
2.依實驗室指標遣藥:脂肪肝患者大多數伴有不同成度的肝功能損傷,對于肝功異的患者,常選用五味子粉沖服或五味子打碎煎服。五味子具有收斂作用。現代藥理研究表明五味子主要活性成分能促進肝糖元異生和分解,具有降低AST、ALT的作用,近年來逐步引起人們重視;而對于血脂升高的患者多選用山楂、茵陳、澤瀉、草決明、五靈脂、制首烏等。山楂具有活血化瘀,首烏含多量卵磷脂能阻止膽固醇在肝內沉積。茵陳、澤瀉等具有調血脂、抗動脈粥樣硬化和抗脂質過氧化等作用而抗脂肪肝,故臨床上常用。
查看更多關于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中醫治療方法的相關常識>>
推薦閱讀

婦產科疾病
- 婦科炎癥
- 婦科腫瘤
- 宮頸糜爛
- 月經不調
- 子宮內膜異位癥
- 更年期綜合癥
- 卵巢囊腫
- 外陰白斑
- 乳腺增生
- 女性不孕
- 婦科疾病
- 子宮肌瘤
- 盆腔炎
- 恥骨聯合分離癥
- 乳頭溢液
- 積乳囊腫
- 絕經
- 功血
- 陰道痙攣
- 卵巢性不孕
- 原發性痛經
- 子宮性不孕
- 妊娠期急性脂肪
- 急性宮頸炎
- 慢性子宮內膜炎
- 妊娠嘔吐
- 宮頸性不孕
- 霉菌性外陰炎
- 婦科檢查
- 細菌性陰炎
- 盤腔炎
- 子宮息肉
- 輸卵管積水
- 產褥期乳腺炎
- 乳頭內陷
- 卵巢炎
- 乳房脹痛
- 白帶異常
- 崩漏
- 閉經
- 滴蟲性外陰炎
- 滴蟲性陰道炎
- 附件炎
- 黃體囊腫
- 結核性陰道炎
- 卵泡囊腫
- 霉菌性陰道炎
- 輸卵管炎
- 外陰炎
- 細菌性陰道炎
- 陰道炎
- 子宮頸息肉
- 子宮頸炎
- 子宮內膜息肉
- 子宮內膜增生
- 子宮肉瘤
- 子宮脫垂

-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治療方法 |
-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病因 |
-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飲食 |
-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專家 |
-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醫院
-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治療指南 |
-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癥狀 |
-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檢查 |
- 視頻 |
-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