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脈夾層如何治療好得比較快
時間:2015-05-28來源:求醫網
主動脈夾層指由各種原因造成的主動脈壁內膜破裂,血液通過內膜的破口進入主動脈壁中層而形成血腫,導致血管壁分層,剝離的內膜片分隔形成“雙腔主動脈”。該病對患者的身體有很大的危害性,因此一旦疑及或診為本病,即應住院監護治療,那么主動脈夾層如何治療好得比較快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主動脈夾層的治療:
(一)緊急治療
①止痛:用嗎啡與鎮靜劑。②補充血容量:有出血入心包:胸腔或主動脈破裂者輸血。③降壓:對合并有高血壓的病人,可采用普奈洛爾5mg靜脈間歇給藥與硝普鈉靜滴25~50μg/min,調節滴速,使血壓降低至臨床治療指標。血壓下降后疼痛明顯減輕或消失是夾層分離停止擴展的臨床指征。
其它藥物如維拉帕米、硝苯地平、卡托普利及哌唑嗪等均可選擇。利血平0.5~2mg每4~6小時肌注也有效。此外,也可用拉貝洛爾,它具有α及β雙重阻滯作用,且可靜脈滴注或口服。需要注意的問題是:合并有主動脈大分支阻塞的高血壓病人,因降壓能使缺血加重,不可采用降壓治療。對血壓不高者,也不應用降壓藥,但可用普奈洛爾減低心肌收縮力。
(二)鞏固治療
對近端主動脈夾層、已破裂或瀕臨破裂的主動脈夾層,伴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的患者應進行手術治療。對緩慢發展的及遠端主動脈夾層,可以繼續內科治療。保持收縮壓于13.3~16.0kPa(100~120mmHg),如上述藥物不滿意,可加用卡托普利25~50mg,3次/d口服。
多數病例在起病后數小時至數天內死亡,在開始24小時內每小時死亡率為1%~2%,視病變部位范圍及程度而異,越在遠端,范圍較小,出血量少者預后較好。
有高血壓的患者應每天至少2次監測血壓的變化,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的應用藥物、控制血壓在正常的范圍、適當限制體力活動、避免運動量過大誘發疾病的發生,在伴有主動脈瓣二尖瓣化畸形和馬方綜合征的患者,更應限制劇烈活動,定期體檢監測病情變化,及時手術治療預防主動脈夾層的發生。
主動脈夾層如何治療好得比較快?專家表示,主動脈夾層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不能單單注重治療效果,還需要在日常飲食中多加注意,患者應合理安排飲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以素食,青菜,水果為主要飲食。
查看更多關于主動脈夾層如何治療好得比較快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