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纖維化心理預防護理介紹
時間:2015-01-25來源:求醫網
肺纖維化是一種世界公認的疑難雜癥,既不好治療,有給患者帶來極大的危害和痛苦,給很多家庭都蒙上了嚴重的陰影。但是面對肺纖維化,更不能消沉悲觀,一定要保持樂觀的心理,才能夠有效的幫助治療。因此在漫長的治療過程中,如何調節患者的心理就成了一個重要的話題。
肺纖維化的患者該如何調整心態面對肺纖維化呢?
一、心理平衡護理
一名健康人患病后,必然會產生相應的心理變化,而一旦確診為間質性肺炎—肺纖維化后病人的心理變化則更為明顯;當患病初期病人往往是不愿意認為自己患的是間質性肺炎—肺纖維化,希望這不是現實,甚至可能是誤診;經過一段時間檢查和觀察,一旦確診后,則又會想自己所患的間質性肺炎—肺纖維化是不是絕癥,對今后的治療持有懷疑態度,如能否手術徹底治療、自己又能否承擔起昂貴的醫療費用等,如不能手術,只有死亡在等待著自己等可怕的想法,隨之又擔憂起自己的前途和命運及對家庭的影響,評估自己的人生價值等;此時家人和醫護人員及社會相關人員要有同情心,從語言、行為上給予熱情關懷和心理疏導,鼓勵其樹立戰勝間質性肺炎—肺纖維化的信心,使消極的心理轉化為積極的心理,迎難而上,克服疾病惡魔給人類帶來的痛苦,達到心理平衡,增強應激能力,提高抗體免疫力功能,最終為戰勝疾病奮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二、生存需要護理
一名健康人對生存的追求表現一般不明顯,只是按著生命的客觀規律去度過,一旦患了間質性肺炎—肺纖維化就顯然不同,求生是人的天性,生存的需要是每個患有間質性肺炎—肺纖維化病人的最強烈的愿望和需要,他們渴望了解自己的病情,更想知道自己在人生的旅程中能有多少時間,只要生命價值仍將存在,就可以促使他們承受一切在治療中的不適和疾病的折磨;這時病人需要各個階層、各行各業人員的理解和支持;尤其醫護人員對待間質性肺炎—肺纖維化病人要有滿腔熱情,突出“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目標,盡全力滿足這類病人的合理要求,耐心地做好思想工作,在生活上無微不至的關懷,減輕病人心理疑惑和思想負擔,使病人的痛苦減輕到最低程度,建立良好的醫護患三者關系,有利于積極配合治療,走完人生之路。
三、安全需求護理
一名健康人能平安度過一生,則需求得到安全保護,更希望有一個舒適、清靜、空氣流暢、陽光充足的良好環境,也更需要醫護人員要有醫術精湛、態度和藹、盡心盡責為他們治療;尤其護理人員能做到待病人如親人,技術操作嫻熟,工作認真,滿腔熱情,責任心強,可直接減少病人的焦慮和恐懼心理,使病人獲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從而達到心理上的穩定,對肺纖維化病人的治療可起到積極作用,讓病人感覺到只有安全度過人生才是最大的欣慰;反之若安全的需求得不到保證和滿足,導致病人憂心忡忡,更感覺到生命缺乏保障,造成心理危機,對治療和康復不利,極大地影響著渴望生命的延續。
四、人際關系護理
一名健康人在漫長的人生中,則需要處理好來自各個方面和各個環節的人際關系,才能完好地生存在社會。醫護患是一種特殊的人際關系,病人患病在門診或住院治療,就與醫護人員建立了這種新型的特殊人際關系;在日常醫療服務過程中熱情接待、體貼入微、重視和理解病人,達到相互溝通;這樣的人際關系帶來的親密感得到明顯加強,可以使病人減少或忘記間質性肺炎—肺纖維化疾病帶來的痛苦,并也可以從中獲得與疾病抗爭的力量,為人類戰勝疾病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查看更多關于肺纖維化心理預防護理介紹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