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動脈高壓的實驗室檢查項目
時間:2014-10-13來源:求醫網
肺動脈高壓應根據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做出最終診斷,肺動脈高壓的診斷應該包括兩個部分:確診肺動脈高壓、確定肺動脈高壓的類型和病因。在確定肺動脈高壓的分類上,需要用到心電圖、放射檢查、核磁共振檢查等實驗室檢查,2009年歐洲心臟病學會和歐洲呼吸病學會(ESC/ERS)發布的《肺動脈高壓診治指南》提到下列實驗室和輔助檢查有助于提示肺動脈高壓的診斷,確定肺動脈高壓的分類。
1.心電圖
如果心電圖證明患者右室肥大、勞損,右房擴張更加支持本病的診斷。如果沒有上述心電圖特征,也不能排除肺動脈高壓的診斷和嚴重的血流動力學的改變。心電圖檢查作為篩查手段,其敏感性(55%)和特異性(70%)均不是很高。
2.胸部放射檢查
胸片的改變包括肺動脈擴張和周圍肺紋理減少。危重患者中可能有右房、右室的擴大。胸片檢查可以幫助排除中到重度的肺部疾病或肺靜脈高壓患者。但肺動脈高壓的嚴重程度和肺部放射性檢查的結果可不一致。
3.肺功能檢查和動脈血氣分析
肺功能檢查和血氣分析有助于區別氣道或肺實質疾病。肺動脈高壓患者表現為肺彌散功能障礙和輕到中度肺容積減少。由于過度換氣,動脈二氧化碳分壓通常降低。COPD導致缺氧性肺高血壓,肺功能和血氣表現為殘氣量增加,一氧化碳彌散功能降低,二氧化碳分壓正常或降低。
4.超聲心動圖
經胸壁超聲心動圖能夠反映右心血流動力學變化,如肺動脈壓力(PAP)。每一個疑似PH患者都應該進行該項檢查。
5.通氣/灌注顯像
通氣/灌注掃描用于肺動脈高壓(PH)中懷疑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動脈高壓(CETPH)的患者。通氣/灌注掃描在確診CTEPH中比CT的敏感性高。
6.高分辨率計算體層成像
造影劑強化的X線斷層攝影術,肺血管造影:高分辨率CT能夠清晰地顯示肺實質的圖像,有助于確診肺間質性疾病和肺氣腫。高分辨率CT可以幫助確診臨床上懷疑肺靜脈閉塞病(PVOD)患者。
7.心臟磁共振影像學
心臟磁共振影像提供了一種直接的評價右室大小,形態,功能和無創評價血流動力包括心排血量、CO、肺動脈擴張、右室重量的方法。心臟磁共振影像特別適合通過血流動力學檢測,評估患者預后。
8.血液檢查和免疫學檢查
每位患者都要求做常規血生化,血液病學,甲狀腺功能等檢查。血清學項目在確診CTD,HIV,肝炎等是很重要的。通過這些檢查,主要排除系統性硬化癥,因為該種情況很容易發展到PAH。
9.腹部超聲診斷
腹部超聲檢查可以排除肝硬化和門脈高壓。應用造影劑和彩色多普勒超聲能夠提高準確率。門脈高壓可以通過右心導管檢查阻塞靜脈和非阻塞靜脈壓力差確診。
10.右心導管和血管反應性試驗
右心導管檢查(RHC)是確診肺動脈高壓(PAH),評估血流動力學損傷嚴重程度及測試血管反應性的標準方法。
右心漂浮導管測壓是目前臨床測定肺動脈壓力最為準確的方法,也是評價各種無創性測壓方法準確性的“金標準”。除準確測定肺動脈壓力外,其在PAH診斷中的作用還包括:①測定肺動脈楔嵌壓,提示診斷肺靜脈性PAH;②測定心腔內血氧含量,有助于診斷先天性分流性心臟病。如無右心導管資料不能診斷PAH,指南建議,所有擬診肺動脈高壓者均需行右心導管檢查以明確診斷、明確病情嚴重程度及指導治療。
右心導管可用于證實PAH的存在,評價血流動力學受損的程度、測試肺血管反應性。右心導管檢查時應測定的項目包括:心率、右房壓、肺動脈壓(收縮壓、舒張壓、平均壓)、肺毛細血管嵌楔壓(PCWP)、心輸出量(用溫度稀釋法,但有先天性體-肺循環分流時應采用Fick 法)、血壓、肺血管阻力(PVR)和體循環阻力、動脈及混合靜脈血氧飽和度(如存在體如循環分流,靜脈血標本應取上腔靜脈血)。PAH的判定標準:靜息 mPAP>25mmHg,或運動時mPAP>30mmHg,并且PCWP≤15mmHg,PVR>3mmHg/L/min(Wood單 位)。
溫馨提示:肺動脈高壓的診斷分類中,還有一種家族性肺動脈高壓,顧名思義,這是一種遺傳性疾病。肺動脈高壓本身沒有特異性臨床表現,在發病初期很難做出明確診斷,尤其是15歲一下患者,常被誤診為其他心肺疾病,在臨床診斷中應密切注意。
查看更多關于肺動脈高壓的實驗室檢查項目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