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市中心醫院是一家發展迅速且聲譽卓著的醫院。醫院現有建筑總面積10萬平方米;病床編制750張,實際開放975張;設置住院臨床科室25個,... [ 詳細 ]
運動應因人而異適時適量
時間:2012-11-28 09:46來源:求醫網
俗話說“生命在于運動,飯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鍛煉有益健康,適合任何年齡段人群,適度的運動確實會讓人神采奕奕。如果單純行走百步,運動量太少,意義不大。飯后即進行劇烈運動,不僅影響胃腸道的蠕動,妨害食物消化吸收,還可引起胃下垂、慢性胃腸炎等疾病。飯前運動,肌體呈現饑餓狀態,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低,易發生低血糖癥。因此,運動要在飯后靜坐或半臥30-45分鐘進行,每次運動時間30-60分鐘,比較適宜,超過60分鐘過量運動,肌體產生過多的自由基而加速老化,各項生理指數,如血脂、血糖出現不正常。一次運動10分鐘,每天3次,亦可達到每天一次30分鐘約70%的效果。
為健康而進行的鍛煉,應當是輕松愉快的,適合身體條件,順乎自然方式,正確的鍛煉方法是運動量由小到大,動作由簡單到復雜。運動養生不僅是身體的鍛煉,也是意志和毅力的鍛煉。若因病或因其他原因不能出外鍛煉,在院內、室內、樓道內做做原地跑、原地跳、廣播操、太極拳也可以。運動項目提倡多樣化,因人而宜,老年人由于肌肉力量減退,神經系統反應較慢,協調能力差,宜選擇動作緩慢柔和、全身得到活動的運動,像步行,太極拳,慢跑。而年輕人可選擇運動量大的鍛煉項目,如登山、游泳、長跑、打籃球、踢足球、騎自行車等。此外,每個人工作性質不同,所選擇的運動項目亦應有差別,長時間站立工作者,易發生下肢靜脈曲張,在運動時不要多跑跳,以減輕腿部肌肉、血管的負擔。經常伏案,坐姿太久,背肌僵硬,椎間盤壓力增加,要選擇一些擴胸、伸腰、仰頭的運動項目。用眼較多,還應開展望遠活動。若運動后出現氣喘、出汗多,肌肉或關節持續疼痛,乏力,食欲減退,頭昏頭痛,自覺精神倦怠,說明運動過量。運動量怎樣掌握才算合適呢?一般來說,以每次鍛煉后感覺不到過度疲勞為適宜;運動量大,心率脈搏就快。運動時間的選擇,早晨運動較好,室外早晨的空氣較新鮮,午睡前后或晚上睡覺前也可進行運動。冬天宜在日出后運動。有霧時,不要到戶外運動,因為霧中含有一些有害物質,免疫力低、敏感體質的人,吸入有害物質可誘發哮喘,咽喉炎,眼結膜炎等過敏性疾病。如出現胸痛胸悶,呼吸困難,氣短,頭重腳輕,眩暈,無法保持平衡,惡心,則要找醫生看一看。
醫院體檢中心制定的“生命在于勤運動,三、五、七運動原則”章節可供大家參考。“三”指每天步行3公里,約30分鐘。“五”指每周運動5次。“七”指運動后的適宜心率等于170減去年齡,這樣的運動量為中等。體能好的人,運動后的心率可用190減去年齡,體能稍差者可用150減去年齡。
運動不勉強,不適就停止。若出現如:胸悶氣短,臉色潮紅或發青,出汗過多,脈搏大于120次/分,惡心嘔吐等,應該立即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