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市中心醫院是一家發展迅速且聲譽卓著的醫院。醫院現有建筑總面積10萬平方米;病床編制750張,實際開放975張;設置住院臨床科室25個,... [ 詳細 ]
五月節賽龍舟
時間:2012-11-28 09:48來源:求醫網
我市將于今年六月二十二在汕頭內海灣(糧食碼頭-大洋冷凍碼頭)舉行龍舟賽。初定20支參賽隊伍,由市直及六區一縣組成。主辦方負責提供20-30艘國際標準龍舟及輔助船只。
農歷五月初五是五月節,又稱端午節、端陽節、端五節、重五節、天中節,它是一個歷史悠久,影響深廣的民俗大節,端午節賽龍舟、食粽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
端午節賽龍舟,吃粽習俗,有多種說法,1起源于古代龍子節,粽子是獻給水神的祭品,一年一度端午節舉行盛大的龍圖騰祭,在急鼓聲中劃著制成龍形獨木舟在江中做游戲,將各種食物裝在竹筒或包在樹葉里扔到江中,給圖騰也給自己娛樂。2越王勾踐訓練水兵的遺習。3原始時代乞雨的遺風,4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楚國人屈原面臨亡國之痛,于五月初五悲憤懷抱大石投泊羅江,后人為紀念屈原每年五月初五包粽子駕龍舟,將粽子垂下江河以祭屈原。 5在各地人們還賦予了不同寓意,不同民族,不同地區,劃龍舟的傳說有所不同,每年端午節都要舉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龍舟競賽活動。
潮汕的龍舟有多種樣式,分紅龍、黃龍、青龍、白龍數種。正規大型龍舟:有龍頭、龍頸、龍身、龍尾,龍尾扎青竹梢,全長20-30多米,寬1.5米,船舷和船腹分別彩繪魚龍圖案,綠色的俗稱雄龍,紅色的俗稱雌龍。一般設15對槳有30人,最長的可容52對槳,還有打鼓、敲鑼、潑水、舵手各1人,人員要求按“龍舟顏色著裝。饒平、南澳的彩龍船,除龍頭特制外,都是利用五肚運輸船或漁船臨時裝扮,用長槳劃船。還有一種是挖泥或運載東西的小木船改裝的,稱“涂槽”或“無頭臼”,短而寬,沒有龍頭龍尾,船舷簡單涂色,船長約10米,設5對槳,打鼓、敲鑼、潑水、舵手各1人,(有的也可不設敲鑼)。此次汕頭龍舟采用正式國際比賽龍舟,玻璃鋼材質,長15.5米,寬1.1米,內深0.53米,重量300公斤。設 10對槳,鼓手、舵手共22人。
有龍舟的村莊,每年四月初一,舉行“龍舟出龕”儀式(每年賽舟后,龍頭供奉在龍王廟,船身埋入河床沙泥中,第二年挖出來再用)。將龍舟修葺油漆,然后下水練習,等侯端午節賽龍舟。
韓江,內海灣是賽龍舟的好地方。參賽龍舟的大小必需相同,各龍舟如同長跑的運動員,在起點緊張待發。當發號槍響,龍舟上的司鼓聞聲起鼓,健兒揮臂劃槳,掌舵的把穩方向,龍舟如同離弦之箭,好似長龍出沒于波光煙霧之中,又似蛟龍騰躍于江海之上,氣勢磅礴,場面壯觀。岸上觀眾人山人海,鞭炮轟鳴,銅鑼聲鏘,觀眾為自己的隊員吶喊助威,有的甚至跳到水里,為隊員潑水。奪標進入高潮,擊槳激起的水花能把整個船都罩住,岸上觀看不見龍舟,只見一團團霧在江面飛奔。
賽龍舟是國內民間傳統水上體育娛樂項目,已流傳兩千多年,多是在喜慶節日舉行,端午節劃龍舟曾經被稱為“男人節”,隨著時代的演變,婦女參與賽龍舟活動是現代社會的進步。1980年,賽龍舟被列入國內國家體育比賽項目,并每年舉行“屈原杯”龍舟賽。,但愿賽龍舟這種傳統習俗更好地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