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醫學院附屬醫院坐落在雄偉壯麗的泰山腳下, 是一所專業設置齊全、技術力量雄厚、醫療設備先進、服務質量優良, 集醫療、教學、科研、急診急救、預... [ 詳細 ]
了解心臟信息防范心臟疾病
時間:2012-10-31 20:33來源:求醫網
泰城李先生在來信中說:我今年已經43歲了,平時工作比較繁忙,交際應酬不少,抽煙、喝酒是難免的事。不知道是不是和工作有關系,我最近經常感覺心慌、胸悶,偶爾還有頭暈等癥狀。老父親有高血壓、心臟病,我會不會遺傳呢?通過這個平臺,我想咨詢一下泰醫附院的專家,我是不是得了心血管疾病,要吃藥治療嗎?
專家解答:醫學院附屬醫院心血管內科 葛斌主任
李先生身體呈現出的“心慌、胸悶、頭暈”等癥狀,加班勞累后可能會加重,要注意合理休息。這些癥狀一方面可能是高血壓引起的不適,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冠心病的早期癥狀。這是心腦供血不足的表現,發病因素和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吸煙、酗酒、遺傳因素息息相關,尤其是高血壓和冠心病是最重要的發病原因。如果任其繼續發展可能會出現更為嚴重的后果,包括發展成以“胸痛”為突出代表的心絞痛或心肌梗死,也可表現以“頭痛、嘔吐、肢體功能障礙”為特征的腦血管意外,包括腦出血或腦梗塞等。建議李先生盡快到正規醫院進行規范查體,盡早明確診斷,醫生才能根據病情為李先生制定具體的治療方案。俗話講,無病早防,防患于未然;有病早治,亡羊補牢未為晚。心臟的防病與治療關鍵是“早”,希望李先生能盡早行動。只要積極治療,心臟疾病的治愈和緩解還是很樂觀的。
有統計顯示,我國每天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數約人,死亡率遠高于包括癌癥、艾滋病在內的其他疾病,并已漸成威脅人類健康的“第一殺手”。特別需要注意的是,現在心腦血管疾病不但高發而且呈年輕化趨勢,中青年發病率越來越高。這個時期的人們應該定期查體,明確身體的整體狀態。對于已經出現冠心病、高血壓、心臟病等動脈硬化性疾病的患者,選擇積極就醫治療是上策。對于發病初期的患者,可根據病情選擇非藥物治療,即改善飲食結構,戒煙限酒,合理運動,適時調整生活節奏,改善工作及生活壓力等。非藥物治療若能做到規范、持久,往往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不會給患者帶來額外的就診費用;對于所患疾病已經達到特定階段的患者,藥物治療是必須的。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眾多疾病指南的出現,成為疾病診斷與治療的根本依據,從根本上對疾病的診療過程進行了有效監控,最大程度地提高了診斷治療的效果,減少和避免了不同程度的并發癥發生,與此同時也從制度上規范并減少了患者不必要的經濟負擔。
雖然現在治療心血管疾病的醫學方式,包括藥物、介入、手術等都比較成熟,但心血管疾病的預防卻也顯得尤為重要,絕大多數心血管疾病早期都是可以通過預防避免的。首先要做的就是改良不健康的生活習慣。良好生活方式的形成,是改善患者預后的前提。其次,對于有心臟病、糖尿病等遺傳病史的患者,要定期進行規范查體,當出現不正常的身體參數時,應該立即就診,積極治療。第三,對于已經處于疾病階段的患者,治療上應講求科學性、延續性和依從性,醫院的定期隨訪,能為患者及時調整治療用藥用量,以增加療效,減小藥物治療副作用的同時還能限制病情發展的速度,避免急性并發癥的發生。
每年9月份的最后一個星期天為“世界心臟日”。今年的主題為“一個世界、一個家庭、一個心臟”。作為家庭活動的重心和每個人生活的聯絡點,家是最適合采取行動,改善心臟健康的地方。讓我們從現在做起,了解自己的心臟,負責家人的心臟健康,成為享受健康心臟家庭生活的倡導者、擁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