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林業中心醫院木材分院原是一家廠企醫院(暨牡丹江木材綜合加工廠職工醫院) 1978年建院, 1992年被市衛生局評為一級甲... [ 詳細 ]
骨科手術一般知識宣教
時間:2012-12-19 16:28來源:求醫網
四肢與軀干的骨、關節、肌肉、肌腱以及脊髓、周圍神經和血管的各種手術,還有部分整形手術。手術效果是否理想,不僅僅取決于手術本身的成功。手術前的準備與手術后的配合都可影響手術效果,因此必須引起重視并指導病人有關手術的一般知識,以便其積極配合,早日康復。
【心理指導】
骨科病人依手術性質不同而出現不同的心理:外傷病人由于傷口出血、疼痛和突然受到刺激而產生恐懼和緊張不安;矯形病人常擔心術后的功能恢復程度;破壞性手術(如截肢)病人則為以后的生活質量或生命的長短擔憂。因此需向病人及家屬進行以下方面的指導:
1、講解手術的必要性及可能取得的效果、并發癥及預防處理措施。
2、術后恢復過程,功能鍛煉的必要性及方法告等。
3、致殘手術之前,向病人講清術后假肢的安裝使用與功能及生活能力的程度,介紹有關效果理想的病例,增強自信心。
4、對無法治療的姑息手術,其預后情況只能向家屬說清楚,以取得理解。
【術前指導】
1、飲食:
(1) 進高熱量、高蛋白、高粗纖維、維生素及果膠成分豐富的食物,多飲水,以保證營養供給,并保持大便通暢。
(2) 一般手術前12小時禁食,術前4小時禁飲,以防止在麻醉手術過程發生嘔吐、誤吸而引起吸入性肺炎、窒息等意外。
2、活動與休息:
(1) 臥硬板床,以預防骨折后骨折端刺傷血管、神經肌肉而加重損傷。
(2) 脊柱結核病人一定臥床休息,以預防病變組織壓迫脊髓而致癱瘓或病情加重。
3、特殊檢查指導:磁共震檢查常用于檢查脊髓和軟組織損傷及病變情況。檢查前,應除身上的金屬物如項鏈、手表、骨牽引針等,以免相互干擾。
4、特殊治療指導:高壓氧治療常用于外傷后肢體血運不良或神經營養障礙之病人。進入氧艙前,應穿純棉制品,拿掉身上所有易燃易爆用物(如打火機),以免產生火花或引起火災。
5、胃腸道準備:
(1)術前3日訓練床上大小便,以防術后不習慣臥床排便而致便秘和尿潴留。
(2)連續3日無大便者,需告訴護士使用藥物通便。
(3)術前日需排除腸道淤積大便,以減輕術后腹脹,并有利于胃腸功能恢復,還可預防麻醉后因肛門括約肌松弛而在術中排便造成污染。
6、進行手術后適應性鍛煉,讓病人了解咳嗽咳痰是為了預防附積性肺炎,教會深呼吸及咳嗽咳痰方法,對全麻手術及老年病人(尤其是吸煙者)術前日應指導排痰。
7、個人衛生指導:
(1)皮膚準備:目的是在不損傷皮膚完整性的前提下減少皮膚細菌數量、降低手術后傷口感染率。骨科手術皮膚準備需超關節范圍,而且3天前即應開始準備,這是因為其無菌要求比其它手術更嚴,以防傷口感染。具體方法如下:手術前3天開始清洗切口局部及其周圍,連續2天,術前日剃除手術區毛發后再次清洗。
(2)洗澡、洗頭、更衣,剪指(趾)甲。
(3)若有手、足癬或皮膚潰爛時盡早報告醫護人員。
8、術晨做如下事情:
(1)取下非固定性義齒,以免術中脫落或咽下。
(2)去除身上貴重物品交家屬保管或護士長、責任護士清點后代為保管。
(3)去手術室前排空膀胱,留置尿管者需用夾子因定于褲腿旁,以防脫落。
【術后指導】
1、飲食:
(1)全麻及硬膜外麻醉術后6小時進流質,慢慢過渡到半流或普食,臂叢麻醉術后4小時進食。
(2)飲食宜進高蛋白、高糖、富含膠原、微量元素(銅、鋅、鐵、鈣)及維生素A、C豐富的食物,如瘦肉、豬皮、肝、蛋黃、豆制品、胡蘿卜、新鮮蔬菜和等,以補充足夠的營養,促進傷口愈合及機體恢復。
2、 體位:
(1)全麻術后在未清醒前平臥,頭偏向一側,防止因嘔吐而引起誤吸。
(2)四肢手術后,用枕頭、支架等抬高患肢使高于心臟水平,遠側端高于近側,以利于血液回流,消除水腫。
(3)對石膏外固定術后的病人也應抬高患肢,,應以舒適、有利靜脈回流、不引起石膏斷裂壓迫局部軟組織為原則。石膏未前,避免移動肢體,且勿用手指托起石膏,以免由于石膏引起局部皮膚壓瘡或血液循環障礙。
(4)大手術后及雙下肢不能活動的病人臥氣墊床,術后4小時開始翻身與按摩,其肢體擺放以后每2—3小時重復1次,以預防壓瘡。
3、護理:
(1)出現下述情況表明肢體受壓、血液循環障礙,應及時告訴醫護人員處理:肢體劇痛、由痛轉為無痛、蒼白、失去知覺、發涼、腫脹、麻木等。
(2)有傷口引流裝置者,防扭曲、松動,保持傷口引流通暢,并保持傷口敷料周圍皮膚清潔。
4、并發癥的處理:
(1)骨科手術切口均有不同程度的滲血。若出現大出血,切勿驚慌失措,立即用手指出血部位以達到止血的目的,或用床旁備用的壓脈帶或空氣止血帶縛扎,然后告訴醫護人員進一步處理。
(2)疼痛,一般術后24小時內最為劇烈,以后慢慢緩解,酌情告訴醫護人員適當應用止痛劑。
(3)尿潴留:術后6-8小時不能排尿時,多與麻醉及術中牽拉神經組織有關。用聽流水聲、并按摩膀胱區、開塞露塞入肛門等辦法誘導排尿,必要時留置導尿管:若不能排尿是由于體位不適,可征得醫護人員許可坐起或站起排尿,小兒則由家長抱起排尿。
【功能鍛煉】
目的是恢復局部肢體功能和全身健康,預防并發癥,使手術達到預期效果,原則如下:
1.全身和局部兼顧。術后早期以休養為主,活動為次;待全身和局部情況好轉后逐漸增加活動,減少休息。除患肢局部活動外,還要注意全身性的鍛煉,如深呼吸,肛門括約肌收縮,健康肢體活動等。
2.以恢復患肢的固有生理功能為主。①上肢鍛煉以恢復手指的抓、捏、握等功能為忠心,同時注意肩、肘、腕關節的屈伸旋轉功能鍛煉。②下肢鍛煉應以圍繞負重、站立、行走為中心。
3.功能鍛煉以主動活動為主;①主動的肌肉收縮和活動可以改善和增加局部血液循環,增強肌肉力量,預防肌腱及關節囊的粘連和攣縮,軟化疤痕,恢復關節和肢體功能。②肢體在牽引和外固定時,固定范圍內的肌肉要靜態收縮,要在保護下及治療允許范圍內充
分活動。③未被固定的關節要盡量活動,并逐漸達到正常的活動度,可用簡單的器械或支具輔助鍛煉。
4.輔以必要的被動活動;①對于術后病人因疼痛或畏痛而對患肢活動產生恐懼感的病人,應向病人說明功能鍛煉的重要性,指導并輔助其進行被動活動,使之樹立信心,再逐漸進行主動鍛煉。②大型手術后、老年體弱、肢體癱瘓者教會家屬掌握為病人進行全身及
肢體的被動活動的方法,以促進血液循環,維持關節活動,預防并發癥。
5.鍛煉活動應循序漸進,以病人不感到疲勞和疼痛為度。
【出院指導】
1.繼續堅持功能鍛煉。
2.經過照片證實骨折愈合后才能去除外固定,一般小兒1個月,成人2---3個月。
3.某些內固定物在骨折愈合后還需行取出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