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第四人民醫院始建于 1956年10月,其前身為霸州市第一醫院,經過近五十年的發展,已成為一所集醫療、 教學、科研、康復、預防保健于一體的... [ 詳細 ]
健康報:醫生被害是社會的恥辱
時間:2012-11-20 10:10來源:求醫網
昨天下午,長安公安分局向媒體介紹稱,今年初,盧某因面部痙攣到長安醫院就診,醫生劉某為其診治,但病情未見好轉。盧某于是輾轉到廣州、北京等地多家醫院就診,前后總共花費3萬多元(其中在長安醫院花費為136元),病情均未見好轉,對醫生懷恨在心。昨日凌晨,盧某從北京坐火車到東莞,購買了菜刀一把,于當天下午來到長安醫院,將正在接診的醫生劉某砍傷致死,另一醫生尹某出來制止時,又被其砍至重傷。(8月17日《南方都市報》)
又一名醫生被殘忍地殺害!犯罪嫌疑人千里迢迢從北京趕赴東莞,最終將主診醫生殺害,其怒氣之大,著實令人震驚。
根據犯罪嫌疑人供述,其行兇目的非常簡單,僅僅就是因為“病情均未見好轉”,進而遷怒主診醫生。這種想法雖然非常幼稚,卻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很多人的聲音。
要知道,醫學是一個充滿變數的科學,盡管近幾十年來醫學得到了迅猛發展,但仍有很多領域仍屬于未知區域,一大批疾病還沒有得到有效治療,加之人體個體差異性,即使是一名從醫幾十年的資深名醫,有時候也非常難以預測治療結果。但是,作為治病救人的醫生,沒有一個不是為患者著想,沒有一個不是想盡快讓患者得到康復。
非常令人遺憾的是,一些患者或家屬認為,患者一旦進入了醫院,就等于進入了保險柜,如果患者出現三長兩短,就是醫院的責任,就是醫生沒有好好治療。這種高期望的心理,不僅成為醫患矛盾激化的導火索,更為嚴重的是挫傷了醫生對臨床醫學探索的積極性,使得醫生在治療中只采取一些穩妥的、保守的治療方法,使得一些先進的、創新性的醫療新技術、新方法、新手段得不到應用,最終受傷害的是患者。
任何一個生命都是神圣的,包括醫生。一個法治社會,如果連治病救人的醫生都得不到尊重,反而頻頻遭到傷害,這不僅僅是整個社會的愚昧、悲哀,更是一種恥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