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年在職職工 1111 人,其中高級專業技術職稱人員 97 人,中級職稱 359 人。醫院開放病床 650 張, 年總門診... [ 詳細 ]
我院城北院區實現跨越發展
時間:2012-10-29 21:34來源:求醫網
一年前,原桂林市人民醫院與原桂林市第六人民醫院(又稱鐵路醫院)合并,成立了新的桂林市人民醫院,原桂林市第六人民醫院所在地正式掛牌成立了市人民醫院城北院區。
一年后,市人民醫院城北院區門診量、急診量、住院人數同比分別增長了14.7%、10.2%和44.6%,醫院各方面發生喜人變化。
“才一年時間,城北院區的改變真是太大了!”不少市民如此感慨。是什么讓城北院區在一年之間發生這么大的變化?我們走進城北院區實地探訪。
大手筆購進新設備 醫療環境大大改善
“城北院區現在有好多醫療設備,我都不用去大醫院看病了,就在這里檢查,這里看病。”住在鐵路社區的劉奶奶患有腰椎間盤突出癥,走路腿腳不靈便。以前她時常要到位于市中心的大醫院檢查。“人多,掛號排隊要忙一整天。”劉奶奶說,現在她在城北院區檢查,不用擠,不用排隊,一去就可以檢查,大大節約了時間和精力,省心省力。和劉奶奶一樣的許多慢性病患者,已經成為城北院區的忠實擁躉。
自去年7月市人民醫院城北院區正式掛牌以來,院方對院區的醫療設備和醫療環境進行了改造升級。其中投入180萬元購買的新設備TR系統,是懸吊式數字X射線攝影系統,具有一機多能、影像精美、操作便捷等優點,提高了診療的準確性和可靠性;投資500多萬元修建的疊彩區北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新樓于今年4月26日啟用,為附近的7萬多社區居民提供有效、價廉、便捷的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新樓啟用后,為院區騰出了充足的空間,有效緩解了患者就診擁擠的現象;院區對外科病房進行了全面裝修,大大改善了住院環境;對婦產科病區進行了科學合理的裝修改造,房前屋后增設石凳、補種花草,使婦產科病區綠草茵茵、清靜幽雅,住院環境煥然一新。
名醫專家到院區坐診 醫療技術快速提升
“護士,幫我看看唐建東主任什么時候來這里出門診。”在城北院區咨詢服務臺,一名患者著急地詢問護士,就是為了能掛上唐建東主任醫師的號。唐建東是市人民醫院副院長,也是桂林優秀的骨科專家之一,經常有病人慕名前來找他看病問診。
好醫生是一家醫院的立院之本,也是患者選擇醫院的最直接原因。兩院合并后,市人民醫院巧妙地利用自己擁有的人才資源,選派文明路院區專家、服務骨干坐診,積極培養年輕專業技術人員;并選拔5名中青年技術骨干擔任執行主任,加強了城北院區醫療技術力量,帶動了各專業的開展。
市人民醫院還將文明路院區的一些優勢學科帶到城北院區,進一步拓寬了發展的空間。醫院也直接引進有專長的技術人才,曾引進一名在中山醫科大學腫瘤醫院等進修學習,專攻乳腺腫瘤、肺腫瘤、消化道腫瘤手術的普外科副主任醫師,對乳腺、甲狀腺、肺腫瘤、胃腸道、膽道疾病等疾病的微創診治和燒傷的無疤痕治療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如今,無論是引進的專家或者選派的執行主任,都已經成為學科帶頭人,并且獨擋一面。我市首例肩關節置換手術在城北院區外科獨立完成;一名腸系膜血管栓塞患者生命垂危,也是在城北院區搶救成功的,表明該院區整體醫療水平已經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多舉措提升服務水平 讓患者滿意而歸
“有了高水平的醫療技術,還需要高水平的醫療服務。”市人民醫院副院長唐建東說:“兩院合并后,城北院區強調并踐行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爭取使服務質量達到或接近文明路院區的水平。”
服務對象滿意不滿意?成為城北院區提高服務水平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院方通過建立健全了一套“以病人為中心”的優質醫療服務體系,優化服務流程,爭創“星級護士”,完善醫患溝通和病人投訴處理機制,縮短平均住院日等等,這些舉措提升了服務質量,使患者享受到優質、高效、經濟、便捷的醫療服務。
此外,城北院區還采取電話預約、簡化流程、汽車接送到文明路院區檢查、開通便捷通道等措施,方便患者檢查。比如患者需要文明路院區的專家進行手術,病房可直接預約,確定手術方案后再轉到文明路院區,手術完成后,又可轉到城北院區康復治療,既方便了群眾就醫,又節約了住院費用。
“城北院區的病人,可直接到文明路院區做檢查,我們在二級醫院看病,也能享受到三級醫院的服務!”許多周邊群眾到市人民醫院城北院區就診后,發出了這樣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