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坐落在河北省石家莊市中山西路398號,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康復、保健、急救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醫院具有... [ 詳細 ]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醫院庫 > 國內人民解放軍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 > 醫院動態 > 25歲失聰女子有望重獲聽力
25歲失聰女子有望重獲聽力
時間:2012-11-06 10:23來源:求醫網
平山姑娘張二巧有著太多的坎坷遭遇。自幼被親生父母送給他人撫養,幸而養父一家對自己視如己出。由于家庭貧困,小小年紀便挑起了家中的重擔,誰知結婚之后,又遭遇了婚姻變故。讓她無法接受的是,2009年起,她失去了聽力。無聲的世界里,年僅25歲的她不知道今后的路該怎么走下去。
今年,了解到張二巧的遭遇后,石家莊市一家醫院為她申請了人工耳蝸免費救助項目,聽說了這個消息之后,張二巧哭了。
養女挑起家中重擔
張二巧的家住在平山縣北冶鄉土嶺村,這里緊挨著山西,是一個只有400來人的小村莊。張二巧的親生父母與她住在一個村,25年前因為家庭貧困,她被父母轉送給了同村的村民張歪牛。
張歪牛一家沒有把張二巧當外人,對她像親生孩子兒一樣呵護。張家家庭條件很是一般,張二巧上完初中便開始在家務農。
張歪牛沒有結過婚,家里的擔子一直由他挑起。8年前,張歪牛的父親得了半身不遂,70多歲的母親干不了重活,張歪牛的身體也越來越差,家庭的重擔突然落在了張二巧身上。“這是我回報養父一家人的時候了。”張二巧開始撐起了這個家。天剛亮她便要下地種玉米苗,晌午回到家,來不及休息就一頭鉆進廚房給家人做飯。“爺爺,張口。”“好,再來一口。”伺候完爺爺吃完飯,趕緊啃上幾口饅頭,把奶奶扶回了屋,便麻利地洗起了衣服。家人們還在午睡,她已開始向地里走去。農閑時,她還要跑到平山縣城、石家莊市里打打零工。“孩子對俺們好得沒法子說。”在采訪中,張二巧的奶奶不斷這樣說。
婚姻變故失去聽力
2009年,經人介紹,張二巧與山西平定縣一名男子梁某結婚,梁某入贅到了張二巧家。結婚后,梁某一直在山西打工,很少回家,張二巧有些不滿,但沒有過多埋怨。
2010年秋收時,張二巧多次給丈夫打電話,希望他能回來收玉米,梁某一拖再拖。一個星期后,梁某終于回來了,張二巧一氣之下跑到了石家莊市打工,兩人不斷發生爭吵,梁某索性跑回山西也不回家了。
就是在那一年,張二巧時常感覺耳朵有問題,有一天睡醒起來,突然聽不到任何聲音了。她整天不說話,不出門,躲在家里對著墻壁發呆。“去醫院,大夫說,可能是婚姻影響到了她的情緒,耳朵的問題是心理壓抑等原因引起的。”張二巧的姑姑張香玲告訴記者。在家人的勸說和朋友的開導下,張二巧慢慢接受了這個現實,但心里總有一個疙瘩。她與家人幾乎沒有了交流,更多的是肢體比劃。與同村人在一起,看著別人聊得熱火朝天,自己只能在一旁笑,忍不住插上一嘴,換來的卻是別人茫然的眼光,因為她講的跟大家根本不是一回事。今年,張二巧與丈夫正式離了婚。
有望重回有聲世界
“打小就喜歡聽歌,盡管唱的不好。”張二巧說,她最喜歡的歌曲是《愛情買賣》,說著便不由自主地唱了起來,她說這首歌自己還沒學太好,但自從失去聽力以來,喜歡聽歌的她再也聽不到任何歌曲了。
張二巧的姑姑張香玲說,為了治病,家人帶張二巧去過多家醫院診治。今年,張二巧與家人來到石家莊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醫生表示,張二巧如果想恢復聽力,只能進行人工耳蝸手術,人工耳膜的價格在10—20萬元之間,對于年收入只有四五千元的張二巧一家來說,這個數字根本不敢想象。
了解到張二巧一家的實際情況,石家莊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經過多方聯系,為她申請了一項人工耳蝸免費救助項目。最近一段時間,張二巧便可以進行手術。5月4 日,記者在張家采訪時,張二巧掩面而哭,她說能聽到聲音后,她首先要聽聽家人的聲音,聽到家人親口告訴她,“他們一切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