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川市婦幼保健院(市第二人民醫院)是一所集醫療、保健、教... [ 詳細 ]
在創新中不斷發展的市婦幼保健院
時間:2012-11-07 13:27來源:求醫網
一九九二年六月,銅川市婦幼保健院伴隨著初夏的陽光誕生了。從醫院成立那天起,80多萬銅川人民的目光都關注著她的成長,然而坎坷的發展歷程磨礪著一代又一代婦幼保健人,十七個風雨春秋記載著200多位婦幼保健人的汗水和心血,那不堪回首的風雨歷程已成為今天婦保院前進發展的見證。
市婦保院的前身是原郊區醫院,而原郊區人民醫院又是在原城關衛生院的基礎上建起來的,多少年來各級政府部門在基礎設施、醫療設備及人才培養等方面幾乎沒有大的投入,醫院各方面基礎相當薄弱,醫療設施陳舊、專業技術人員短缺、職工素質低下、醫院資金緊張等一系列問題嚴重制約著醫院前進的步伐,雖然掛了一塊市級醫院的招牌,但各方面表現都是一所鄉鎮衛生院的水平,建院后的七年里服務工作、醫院收入、職工待遇每況愈下,到一九九九年底醫院的經營狀況跌到最低谷,當年門診人次只有九千多人次,住院病人僅有122人次,年服務收入不足46萬元,職工平均工資只能發到20%—40%。全市人民再次把關注的目光投向這家瀕臨倒閉、負債累累、無可救藥的醫院身上。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十五日這個令人難忘的日子,不到36歲的張建榮同志臨危受命,擔起了市委、市政府交付的管理市婦保院這個爛攤子的重任。他到任時醫院帳面上只有三百塊錢,常用藥品已經斷貨兩月余,不但無錢購藥,而且還有近百萬元的貨款未清,在院上班的職工不過半數,而且大多是在麻將場和干私活中渡過。一半職工在外自謀職業,工作人員近三年沒有發過工作服,僅有的幾臺醫療設備(200mAX光機、四川綿陽的B超、單導聯心電圖機、顯微鏡)也不能正常發揮作用。面對這樣一個臟、亂、差的爛攤子,面對全院150多位職工期待的目光,張院長沒有退卻,而是帶領全院員工開始了艱苦頑強的創業拼博,并向全院職工提出了“一年打基礎、兩年見成效、三年求發展”的奮斗目標,以“打破常規求創新、集中精力謀發展”的動員令拉開了改變醫院面貌的序幕。通過粉涮病房更新被服改善醫療環境,同時規范醫療秩序、整頓勞動紀律、外聘專家來院帶教、培養人才內強素質、多方籌措資金更新醫療設備等,每周張院長親自開車帶領專家下鄉鎮“衛生趕集”,開展義診宣傳提升醫院優秀度,加大宣傳外樹形象,多種措施的實施使醫院工作逐漸走上正軌并取得了突飛猛進的成績。
張院長一班人深深認識到“醫療質量是醫院永恒的主題、醫療水平是醫院發展的生命線”,因此市婦保院多年來狠抓醫療質量、提高技術水平,首先從抓醫務人員“三基”訓練入手,開展了技術比武大練兵,對全院各專業醫技人員從理論考核、實踐操作、論文撰寫、醫德醫風等多方面進行評比。每年分批選派5—6名專業技術人員到省級醫院進修學習提高,加大人才培訓力度,著力提高人員素質,努力打造一支優秀的專業技術隊伍,提高醫院軟件水平。同時多方籌集資金加強硬件設施建設,2002年由全院職工集資蓋起了近2100平米新門診大樓和醫療輔助用樓,兩次裝修病房樓改善患者就醫環境,幾年來醫院先后購置增添了DR數字成像系統、島津X光造影系統、彩色B超、德國西門子B超、日本潘泰克斯電子胃鏡、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胎兒遠程監護儀等先進醫療設備近100臺件,并引進了全市首臺核磁共振成像檢查系統,為醫院發展奠定了堅實的設施基礎。
十年來市婦保院自我定位為“平民醫院”, 醫院工作始終圍繞“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宗旨,多種形式開展文明便民活動,成立了“白求恩**者服務隊”每月下鄉鎮義診宣傳,護理部在全院護士中推行“七”字服務藝術、每季度開展“星級護士”、“優秀護理部”評比及患者滿意度測評等活動,門診部每月評比出兩個“優秀診室”,院團支部成立了“關愛患者**服務隊”每季度走上街頭宣傳醫療保健知識,醫院門診大廳設置有導醫人員,備有輪椅、開水、候診椅等方便患者就診。為了減輕患者就醫負擔,醫院認可全市二級以上醫院的各項醫學檢驗、醫學影像檢查結果,減少老百姓檢查費用重復支出,同時多次降低藥品價格、診療費用,為貧困患者減免費用,設置有扶貧病床12張,多年來共為貧困患者減免費用近30多萬元。每年都在職工中開展“創佳評差”活動,激勵廣大職工爭當先進個人。另外為了維護廣大群眾和醫院職工的利益,做到依法執業、誠信行醫,市婦保院多方面開展了院務公開工作,推行“陽光政務”,做到“十公開”,即醫院重大決議公開、醫院財務收支公開、醫療費用價格公開、患者費用明細公開、藥品器械采購公開、干部任免調動公開、人員錄用解聘公開、醫療服務承諾公開、違規處罰結果公開、醫院監督投訴電話公開。2003年院團支部被評為陜西省“五四紅旗團支部”,2007年醫院創建為市級文明單位標兵,2009年院黨支部被評為全市“五好”黨組織,外科、內科、婦產科團小組分別創建為省級和市級“青年文明號”。
2003年按照省衛生廳的安排部署,市婦保院開始了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試點,制定了改革方案,實施了中層干部公開競聘、醫療技術人員定崗定責定薪、低職高聘、高職低聘等一系列措施,調動了廣大職工的工作積極性,為當時醫院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2004年市婦保院再一次在全市創新,搞起了鄉鎮衛生院托管工作,通過托管兩所鄉鎮衛生院為醫院各項服務工作的開展創造了新的平臺,贏得了更為廣闊的醫療市場。
2006年9月底,張建榮院長兼任市人民醫院院長和黨委書記,他一上任就提出了“強強聯手、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真情服務”的發展理念,走集團化發展的路子,把“整合醫療資源、促進醫院發展”的宏偉藍圖展現在八十六萬銅川人的視野里。從那天起,兩家領導班子經常在一起商討醫院發展大計,兩院的技術專家和先進醫療設備共同為病人解憂排難,兩院技術專家攜手為病人做手術,一起座談討論患者的病情,一起忙碌在同一手術臺旁,兩院職工一起歡慶節日,一起奔跑在職工運動會的競技場上,大家有一個共同目標,就是為銅川人民身體健康提供有力保障,讓生命的火花在白衣天使的手中閃亮。
2009年在全市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市婦保院提出重在“實踐”二字,通過學習實踐活動實實在在地解決問題,按照要求認真查找問題并立即進行了整改。針對醫院婦幼工作薄弱的現狀,今年加大了婦幼工作力度,增加婦幼保健人員和保健服務用房數量,擴展婦幼保健門診,并將全科人員輪流送到省婦幼保健院培訓,開展了多項婦幼保健新的服務,為全市婦女和兒童提供全方位的保健服務。另外針對患者提出的病房樓條件差的問題,投入了300多萬元利用3個月的時間對住院病房樓進行了全面裝修并調整了病房樓布局,裝修后的住院樓布局合理、整潔明快、靚麗大方,使患者就醫環境得到了徹底改變。
十年來市婦幼保健院服務范圍也在不斷拓展,先后開展了膽囊摘除術、胃切除術、脾切除術、肺部分切除術和子宮肌瘤摘除術、子宮癌治療術、乳腺癌治療術、股骨頭壞死置換術、冠狀動脈造影、冠脈擴張支架置入、長期性心臟起搏器安裝、胃鏡下食道狹窄擴張支架置入、無痛胃鏡檢查技術以及食道胃底靜脈曲張套扎術等新服務,內科、兒科搶救了大量心腦血管危重疾病患者和超低體重新生兒、早產兒、重度缺氧性腦病患兒,婦產科每年住院分娩新生兒1300多例,為廣大婦女兒童健康做出了巨大貢獻。
十年的打拼,在改革創新中銅川市婦幼保健院不斷地壯大發展起來,開創了銅川衛生系統前所未有的奇跡,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逐年上升,從當年的“爛攤子”現已成為銅川地區衛生系統的“明星示范單位”, 醫院固定資產由1999年70萬元增長到2008年底的2100萬,服務收入由1999年的46萬元增長到1600余萬元;2009年在醫院病房樓裝修停止收治病人3個月的情況下,發展態勢仍然良好,前八個月醫院接診門診患者34180人次、住院患者2006人次、服務收入1149萬元,分別比1999年全年增長了3.16倍、15.45倍、22.94倍,職工年平均收入也增長了近20倍。十年來榮獲衛生部“愛嬰醫院”稱號、陜西省白求恩精神獎先進集體稱號、陜西省“百姓放心醫院”、陜西省創佳評差“較好單位”、三次榮獲銅川市先進基層黨組織、銅川市級精神文明單位及文明單位標兵、陜西省衛生系統精神文明建設較好單位、陜西省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工作先進集體、銅川市巾幗文明崗單位、陜西省“母親健康快車”項目先進集體、銅川市精神文明建設先進集體、銅川市窗口衛生示范單位、銅川市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工作先進集體、銅川市衛生系統先進基層黨組織等諸多殊榮,得到了黨和政府以及人民群眾的充分肯定和認可。
創新使瀕臨倒閉的市婦保院起死回生,創新吸引了大量高級技術人員云集,創新使一項項新服務不斷開展,創新使市婦保院得到了科學發展。今天,全院200多位員工在創新的旗幟下,仍舊在不懈努力、積極進取,創造著一個個新的輝煌向祖國建國60周年國慶獻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