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張型心肌病的的中醫治療方法
時間:2015-03-20來源:求醫網
擴張型心肌病是原發性心肌病中最常見類型,近年來在我國發病率呈上升趨勢。本病目前西醫無**療法,中醫藥在治療本病中有一定優勢,因此開展本病的中醫藥研究工作具有積極意義。
擴張型心肌病的的中醫治療:
1.氣虛血瘀證
本證為擴張型心肌病基本證型,可單見于疾病的初始階段或治療后恢復階段,也可與其他證型交織并見。臨床可無明顯癥狀而僅見舌淡暗、邊有齒痕,有瘀斑、瘀點,脈沉、澀、結代等,或見心悸、氣短、頭暈、乏力,動則加重,胸悶、胸痛等癥狀。本證治以益氣活血,方以自擬抗纖益心方加減。藥用黃芪、人參、白術、赤芍、川芎、丹參、紅花、桃仁、益母草、澤蘭、升麻、桔梗等。氣虛明顯者可加重黃芪用量。兼有陰虛者改人參為西洋參或加麥冬。
2.氣陰兩虛血瘀證
本證也多單見于疾病的初始階段或治療后恢復階段。多因氣虛損及陰虛,或熱毒之邪耗傷氣陰。氣陰虧虛可見心悸、氣短、頭暈、乏力、胸悶隱痛、失眠多夢、盜汗、口干、舌紅少苔,脈細數等,血瘀可見胸痛固定,夜間加重,口唇紫紺、舌有瘀斑、瘀點,脈澀、結、代等。治以益氣養陰、活血化瘀,方以生脈散、冠心2號方加減。藥用黨參(或西洋參)、麥冬、五味子、百合、玉竹、丹參、赤芍、川芎、紅花、益母草、澤蘭等。
3.氣虛血瘀水停證
本證見于心衰階段,為氣虛血瘀證的進一步發展,因氣虛、瘀血等導致水濕內停,可上凌心肺或泛溢肌膚。臨床除氣虛血瘀證而見心悸、胸悶、氣短、頭暈、乏力癥狀外,水凌心肺可見喘促、咳嗽,外溢肌膚而見水腫,飲停脅下而見癥瘕痞塊。治宜益氣活血利水。方在抗纖益心方基礎上,加用瀉肺平喘、利水消腫藥物。藥用黃芪、人參、白術、茯苓、豬苓、赤芍、紅花、益母草、澤蘭、葶藶子、桑白皮、澤瀉、車前子、川椒目等。因黃芪具有益氣利水作用,可根據病情,酌情加量。
4.陽虛血瘀水停證
本證為疾病的較重階段,臨床往往為心衰的失代償階段,心功能Ⅲ—Ⅳ級,患者癥狀明顯,病情危重。因心陽不振,甚則腎陽虛衰,患者表現畏寒怕冷,蜷臥喜靜,面色蒼白,舌淡胖大,舌苔白潤等一派陽虛證候,同時因瘀血、水停明顯而表現口唇紫紺、舌質紫暗、經脈怒張、胸悶喘促、不能平臥,脘痞腹脹、肢體浮腫、癥瘕拒按。因陽虛氣化失司,開闔不利而小便短少。本證治以溫陽活血利水,方以參附湯加減。藥用附子、人參、桂枝、椒目、白術、茯苓、赤芍、紅花、葶藶子、益母草、澤蘭、澤瀉、車前子、大腹皮等。本證治療重在溫陽,根據陽虛程度不同,附子用量可有較大變動,重者可用至60g(先煎2小時)。
本病后期患者陽氣衰竭,陰陽離絕而神志淡漠,甚或昏迷不醒,喘促不寧,煩躁不安,冷汗不止,四肢厥冷,脈微欲絕,為終末階段,在西醫搶救基礎上可以參附湯、獨參湯等以回陽救逆。
總之,本病辨證牢把正虛之根本,結合疾病的不同階段,從氣血津液論治,扶正祛邪,補心氣、心陽、心陰,逐瘀血、化水濕,標本兼治,方可奏效。
查看更多關于擴張型心肌病的的中醫治療方法的相關常識>>
- 擴張型心肌病治療方法 |
- 擴張型心肌病病因 |
- 擴張型心肌病飲食 |
- 擴張型心肌病專家 |
- 擴張型心肌病醫院
- 擴張型心肌病治療指南 |
- 擴張型心肌病癥狀 |
- 擴張型心肌病檢查 |
- 視頻 |
- 擴張型心肌病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