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的西醫治療方法
時間:2015-03-21來源:求醫網
手術治療:
食管癌的治療包括外科治療、放射和藥物治療以及手術加放射或藥物綜合治療。提高食管癌的治療效果,最關鍵的措施在于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食管癌治療方案的選擇要根據病史、病變部位,腫瘤擴展的范圍及病人全身情況來決定。
1.外科治療 我國開展食管癌外科已有40余年歷史。新國內成立以來,食管癌外科治療有了很大的普及和提高。目前,一般中晚期食管癌的切除率約為80%~85%,手術死亡率在5%以下。
(1)適應證與禁忌證:
①手術適應證:
食管癌診斷已成立,病變范圍較局限(5~6cm內),無遠處轉移,無手術禁忌證者應首先考慮手術治療。包括:
A.UICC分期中的0、Ⅰ、Ⅱa、Ⅱb及Ⅲ期中的T3N1M0。
B.放射治療未控制病變或復發病例,尚無局部明顯外侵或遠處轉移征象。
C.年齡一般不超過70歲,少數高齡接近80歲,但生理年齡較小的病例也可慎重考慮。
D.已知病變長度與治療預后關系不密切,所以在作選擇病人時僅是一項參考指標。
②手術禁忌證有:
A.惡病體質。
B.ICC分期中的Ⅲ期晚(T4任何NM0)及Ⅳ期。
C.身體其他系統機能明顯障礙,不能耐受手術及麻醉者。重要臟器有嚴重合并癥,如肺功能低下,心臟疾病伴心力衰竭,或半年以內的心肌梗死等。
(2)切除之可能性的判斷:
對每個準備手術的病例,術者都應該在術前對切除之可能性有所判斷,判斷依據有:
①病變的部位:上段切除率最低,為66.7%~89.5%;中段其次,為79.1%~94.5%;下段最高,達87.2%~98.4%。
②病變段食管走行方向:如與正常段的不一致,出現扭曲和角度,則說明腫瘤體積巨大,已有外侵或受大的轉移淋巴結推擠,切除可能性變小。
③病變段潰瘍龕影的位置和深度:如潰瘍位于中段食管之左側,或是其深度己超出食管壁的界限,意味著腫瘤已外侵及于縱隔,或是即將穿孔入肺、支氣管甚或主動脈,切除(尤其是治療性切除)可能性較小。
④有無軟組織影:如在普通X線造影片或CT出現大的軟組織腫物推擠氣管、支氣管、心包或包繞主動脈四周超過四分之一圈時,切除可能性變小。
⑤疼痛癥狀:如病人出現比較劇烈的胸背痛,意味著病變已外侵及于縱隔胸膜等較敏感臟器,切除可能不大。
(3)手術類型:
①治療性食管癌切除及食管重建術:食管癌比較局限,可以切除瘤體及其引流淋巴結從而獲得食管癌的徹底切除,則可視為治療性手術。由于食管癌有多發原發灶及黏膜下擴散的生物學特性,上端切除長度不足致切緣有殘留癌細胞,術后可發生吻合口復發。故有人建議所有食管鱗癌宜施行食管次全切除術,若有可能切除,邊緣應距腫瘤10cm。食管癌常有外侵,應盡可能切除腫瘤周圍的脂肪結締組織。治療性手術應包括區域淋巴結的清除。 對早期的食管癌可不開胸,分別經頸、腹部切口行食管鈍性剝離或內翻拔脫術、于頸部施行食管胃吻合。對全身情況差、年老體弱、心肺功能不全、不能耐受開胸手術者有利,而頸部吻合一旦發生瘺,感染易局限不污染胸腔。
②姑息性手術:食管癌已屬晚期,與周圍器官黏著較緊或已有廣泛淋巴結轉移,雖然瘤體可以切除,但周圍浸潤及轉移淋巴結往往不能徹底切除。不能施行治療性手術并有高度吞咽困難者,為解決進食問題,可予局部切除,為放射治療及化學治療提供條件。若腫瘤已不能切除,僅能作減狀手術,常用的有食管分流術或食管腔內置管術,以暫時解決病人進食,然后再施行放療或化療。胃造瘺術對病人無多大益處,盡量少用。
A.食管分流術:在開胸手術探查時,發現腫瘤不能切除,若患者有嚴重下咽困難,可用胸內食管分流術。根據原發灶部位,在癌上行主動脈弓上或弓下作食管胃吻合術。吻合方法多在腫瘤上方2cm處縱向切開食管與胃作側側吻合術。若食管上、中段癌估計切除可能性小,但有嚴重吞咽困難,則用不開胸的結腸代食管分流術。采用腹部切口,移植結腸經胸骨前皮下或胸骨后在頸部切口作結腸食管及結腸胃吻合術。
B.食管腔內置管術:全身情況差,不適于開胸的病人,估計不能切除或手術探查不能切除的食管癌病人,可以將適當長度及適當粗細的塑料管或橡膠管,經擴張食管后將管留置于狹窄部,以暫時緩解吞咽困難或誤吸。常用的管道上端呈漏斗型較粗,置于狹窄上方,以防脫落,下部較細,通過狹窄部。置管方法可經口腔推入,通過食管鏡置管,其主要缺點是擴張食管時可能發生食管穿孔。另一方法是通過食管鏡將導引送入胃內,經胃前壁切口牽拉導引進行置管,優點是置管可靠,不易發生食管穿孔等并發癥。開胸手術中經探查不能切除的食管癌可經食管切開術插入。
C.胃造瘺術:吞咽有嚴重梗阻且不能耐受切除手術的晚期食管癌病人可行胃造瘺。常用的方法為Stamm胃造瘺術。在胃前壁近大彎側作2圈荷包縫線,于縫線中央戳口,將直徑大于1cm的軟膠管插入胃內,結扎縫線后將胃壁與腹膜固定。通過腹壁戳口將膠管引出體外,24h后即可開始管飼。另有Beck Jianu法長期性胃造瘺術,將胃大彎切開縫制成胃管,經腹壁皮下隧道引出,手術操作較復雜,喂食時仍需插入一橡皮管,不如選用Stamm手術為好。晚期食管癌在胃造瘺術后生存期一般在3個月左右。
食管癌賁門癌手術入路較多,合理的切口應盡可能滿足原發腫瘤的徹底治療、引流淋巴結的徹底清掃、手術安全及降低手術并發癥。
查看更多關于食管癌的西醫治療方法的相關常識>>
腫瘤科疾病
- 多發性骨髓瘤
- 胃癌
- 結腸癌
- 軟組織肉瘤
- 腫瘤與疼痛
- 肺癌
- 食管癌
- 食管良性病變
- 淋巴瘤
- 胃癌
- 結腸癌
- 腫瘤與疼痛
- 軟組織肉瘤
- 直腸癌
- 腫瘤疾病
- 肺癌
- 甲狀腺癌
- 食管癌
- 縱隔腫瘤
- 垂體腺瘤
- 脊髓腫瘤
- 顱內腫瘤
- 泌尿系腫瘤疾病
- 軟組織肉瘤
- 胸主動脈瘤
- 乳腺癌
- 乳腺纖維腺瘤
- 肝癌
- 肝血管瘤
- 胰腺癌
- 婦科腫瘤
- 小兒血液腫瘤
- 小兒腫瘤
- 小兒骨腫瘤
- 眼眶病眼腫瘤
- 骨腫瘤
- 脊柱腫瘤
- 鼻咽癌
- 口腔頜面腫瘤
- 皮膚腫瘤
- 腎癌
- 前列腺癌
- 膀胱癌
- 黑色素瘤
- 間質瘤
- 宮頸癌
- 骨癌
- 膠質瘤
- 腦動脈瘤
- 聽神經瘤
- 垂體瘤
- 顱咽管瘤
- 腦瘤
- 子宮癌
- 淋巴癌
- 卵巢癌
- 血管瘤
- 脂肪瘤
- 胰腺腫瘤
- 陰莖癌
- 賁門癌
- 腦膠質瘤
- 脂肪肉瘤
- 肺腺癌
- 肉瘤
- 非霍奇金淋巴瘤
- 舌癌
- 錯構瘤
- 骨瘤
- 軟骨瘤
- 甲狀腺腺瘤
- 骨巨細胞瘤
- 軟纖維瘤
- 神經膠質瘤
- 頸部血管瘤
- 軟組織腫瘤
- 外陰腫瘤
- 非骨化性纖維瘤
- 殘胃癌
- 早期乳腺癌
- 輸尿管腫瘤
- 漿細胞瘤
- 食管平滑肌瘤
- 中耳癌
- 小腸腫瘤
- 膽囊腫瘤
- 骨髓瘤
- 骨樣骨瘤
- 皮膚纖維瘤
- 霍奇金淋巴瘤
- 蔓狀血管瘤
- 小兒血管瘤
- 腦垂體腺瘤
- 腎盂癌
- 睪丸腫瘤
- 胸腺癌
- 炎性乳腺癌
- 鼻血管瘤
- 腸癌
- 腸腫瘤
- 唇癌
- 大腸癌
- 膽管癌
- 膽脂瘤
- 腹部腫塊
- 睪丸癌
- 結直腸癌
- 口腔癌
- 淋巴管瘤
- 鱗狀細胞癌
- 毛囊瘤
- 腦血管瘤
- 尿道癌
- 氣管腫瘤
- 上頜竇癌
- 腎錯構瘤
- 腎腫瘤
- 嗜鉻細胞瘤
- 外陰癌
- 外陰浸潤性鱗癌
- 外陰平滑肌肉瘤
- 外陰乳頭狀瘤
- 外陰脂肪瘤
- 胃平滑肌瘤
- 纖維肉瘤
- 心臟內粘液瘤
- 星形細胞瘤
- 胸腺瘤
- 胸腺囊腫
- 牙齦癌
- 牙齦瘤
- 眼部腫瘤
- 胰腺囊腫
- 陰道癌
- 尤文氏肉瘤
- 原位癌
- 粘液表皮樣癌
- 蛛網膜囊腫
- 胃腸道癌
- 胃惡性淋巴瘤
- 胃畸胎瘤
- 腸系膜動脈瘤
- 腸系膜囊腫
- 腸系膜腫瘤
- 腸血管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