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動脈狹窄能徹底治愈嗎
時間:2015-05-14來源:求醫網
頸動脈是將血液由心臟輸送至頭、面、頸部的大血管,是腦的主要供血血管之一。據文獻報道,重度頸動脈狹窄患者,即便采用有效的藥物治療控制,2年內腦缺血事件發生率也高達26%以上;而60%以上的腦梗塞是由于頸動脈狹窄造成,嚴重的腦梗塞可導致患者殘疾甚至死亡。故而,頸動脈狹窄已經成為當今社會危害人民健康的“頭號殺手”之一。那么頸動脈狹窄能治愈嗎?而頸動脈狹窄又該如何治療那?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頸動脈狹窄的治療:
頸動脈狹窄的治療主要包括危險因素的控制、藥物治療、手術治療以及介入治療。
危險因素的控制
動脈粥樣硬化性頸動脈狹窄常常是全身血管病變的一部分。因此,控制可以導致血管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是頸動脈狹窄治療的基礎。主要包括:適當運動、控制體重、避免肥胖、戒煙、少飲酒、合理的控制血壓、血糖、血脂等。
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則主要包括穩定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以及抗血小板聚集藥物。臨床上常用的為他汀類調脂藥物以及阿司匹林和/或氯吡格雷。除此以外,藥物治療尚包括針對危險因素如高血壓、糖尿病的藥物治療。藥物治療只能起到穩定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盡量減少血栓形成,減緩動脈粥樣硬化的進展的目的,從而降低腦缺血事件的發生,并不能從根本上去除斑塊,或是達到恢復腦組織血流的目的。
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主要指頸動脈內膜切除術(CEA)。是目前單獨可以達到去除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重建正常管腔和血流的方法。到上個世紀80年代,歐美許多中心開始對CEA進行系統研究,多項多中心大樣本隨機對照研究顯示,CEA對于重度頸動脈狹窄和癥狀性中度頸動脈狹窄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藥物治療,現在,北美每年CEA可達到17萬,已經成為治療頸動脈狹窄的優選方案。是頸段頸動脈狹窄治療的“金標準”。
介入治療
上世紀90年代之后,隨著設備和器械的進步,頸動脈支架血管成形術(Carotid Stenting Angioplasty,CAS)逐漸開展和普及,并有取代CEA的趨勢。頸動脈支架主要是以血管內介入技術為基礎,采用球囊或是支架擴張頸動脈的狹窄部位,從而達到重建頸動脈血流的目的。
關于頸動脈狹窄能治愈嗎?血管科專家解釋說,動脈狹窄在一般的情況下來說,確實是動脈粥樣硬化而引起的病變,這種病情大多數都是發生于中年或者連年人較多,治療方法一般都是通過病情來說的,早期的病情可以用藥物治療的方法來解決,比如說可以使用一些降低血脂血壓之類的藥物來緩解病情的惡化,但是到了晚期的話一般是藥物解決不了的,只能通過醫院手術來解決病情的惡化了。
查看更多關于頸動脈狹窄能徹底治愈嗎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