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性食物中毒的診斷檢查
時間:2015-02-02來源:求醫網
細菌性食物中毒的診斷檢查:
(一)流行病學資料
胃腸型食物中毒多發于夏秋季,易造成暴發流行,其潛伏期短,發病只限于進食同一種受污染食物者,停止進食受污染的食物,疫情便可控制,亦有散發病例,人群對本病普遍易感,并可重復感染。神經型食物中毒發病無明顯季節性,同進食者可集體發病,偶可由傷口感染而引起,外毒素有高度的致病力,病后不產生免疫力。
(二)實驗室檢查
1.血常規 副溶血弧菌及O157:H7腸出血性大腸桿菌引起者白細胞計數可增高,多在10×10^9/L以上,中性粒細胞偏高,沙門菌引起者白細胞大多正常。肉毒中毒血像、大便常規及腦積液檢查多屬于正常范圍。
2.糞便檢查 感染性者糞便鏡檢可見白細胞、膿細胞,有時伴有紅細胞。
3.細菌學檢查 收集可疑食物,病人嘔吐物、糞便做細菌培養,并分離鑒定,若為同一病原菌(菌種、型別及抗原結構相同)則有確診意義。肉毒中毒時將可疑食物或嘔吐物煮沸1h以殺滅非芽孢蔭后接種于血瓊脂平板厭氧培養,可發現肉毒桿菌。
4.血清凝集試驗 沙門菌、變形桿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可將分離到的病原菌分別處理制成菌體抗原和鞭毛抗原,與患者血清做凝集試驗,若病程中抗體滴度提高4倍以上則有診斷意義。
5.細菌毒素的毒性試驗 將變質食物或嘔吐物浸出液上清或用分離到的可疑菌制備粗毒素,給小白鼠灌胃,椰酵假單胞菌引起者常于1min內出現典型的中毒癥狀,表現為興奮、躁動、走動不穩,肢體癱瘓、抽搐,于2~3min內死亡;變形桿菌培養液注入小白鼠腹腔則于1/2 h后出現后腿抽筋、強直、呼吸困難、鼻充血。蠟樣芽孢桿菌培養液注入兔結扎腸曲中,可產生腸內液體積聚;若疑似金葡菌食物中毒,可將剩余可疑食物或嘔吐物的浸出液加熱100℃30min(以破壞其內毒素,葡萄球菌腸毒素耐熱而不被破壞)后取其上清接種于幼貓腹腔內,若3h內出現嘔吐、腹瀉等癥則可證實金葡菌的存在,有確診意義。而肉毒桿菌外毒素的檢查則是將可疑食物或嘔吐物浸出液上清及其胰酶激活液,分別接種于小白鼠腹腔,接種原液及1:10稀釋液分別于3h、5h發病死亡,接種經胰酶激活處理液者則提前2h發病死亡。小白鼠的主要癥狀為松毛、四肢癱瘓、呼吸困難等癱瘓癥狀,若將上述待檢液煮沸10~30min后再接種于小鼠腹腔則不引起發病。
6.肉毒毒素定型 可用小白鼠中和試驗法:根據被檢品毒力100 LD50/ml時,取被檢品原液上清0.8ml,分別加混合、A、B、E型肉毒診斷血清0.2ml混勻,置37℃45min后分別接種于小白鼠腹腔,若檢品中毒素型于診斷血清相同(即診斷血清中有能拮抗該毒素的抗體)時,其毒性被中和而不引起小白鼠發病,據此來推斷檢品中毒素的型別。
查看更多關于細菌性食物中毒的診斷檢查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