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性食物中毒的診斷鑒別
時間:2015-02-04來源:求醫網
細菌性食物中毒的鑒別:
1.非細菌性食物中毒 非細菌性食物中毒包括化學性食物中毒(砷、升汞、有機磷農藥等)和生物性食物中毒(毒蕈、河豚、生魚膽等)?;颊叱S姓`食或接觸這類毒物史,潛伏期短(數分鐘至數小時)。除胃腸道癥狀外,尚有神經系統與肝腎功能損害等表現??梢墒澄?、嘔吐物與糞便標本可檢出毒物。
有機磷農藥中毒主要表現為多汗、流涎、視力模糊,瞳孔縮小至針尖大小,嚴重者有肌纖維顫動,意識障礙,呼出氣及排泄物有大蒜臭味,血清膽堿酯酶活性下降,尿中可檢出有機磷農藥,用阿托品治療有效。急性砷中毒開始咽部及上腹部燒灼感,隨后即出現惡心、劇烈嘔吐、陣發性腹絞痛、腹瀉,嚴重者可引起脫水或休克,尿、發、排泄物中檢出超量的砷有助于診斷。升汞中毒主要表現為劇烈腹瀉,排出黏液或帶血便,4~10d內,嚴重者1~2d內可出現中毒性腎炎的表現,化驗尿汞含量明顯增高。毒蕈中毒多發于夏、秋季,早期可出現大汗、流涎,流淚、瞳孔縮不等迷走神經興奮癥狀,重者可出現嘔血、便血、中毒性肝炎及中樞神經損害,嘔吐物及糞便中可檢出有毒物質。河豚中毒表現軟弱無力、顏面潮紅、眼瞼下垂、睡孔先大后小,惡心、嘔吐、腹瀉、乏力等不適感,唇舌尖、指端發麻,重者可出現全身運動性癱瘓,嚴重者可因呼吸肌麻痹或心搏停止而死亡,糞便細菌學檢查常呈陰性。生魚膽中毒多發個于東南沿海地區,動物肝中毒常因過量進食含有大量維生素A的動物肝臟引起。
2.細菌性痢疾 多于進食可疑不潔飲食后,急驟起病,腹痛、腹瀉、膿血便、里急后重伴發熱是其臨床特點,鏡檢可見大量紅、白細胞,糞便培養出痢疾桿菌有助于病原學診斷。
3.霍亂 一般有流行病學線索可查,多發病急驟。常為先瀉后吐,大便初為黃水樣,漸變為米泔樣,腹瀉多為無痛性。由于劇烈吐瀉,病人常表現為嚴重的脫水,酸中毒及周圍循環衰竭。常伴有肌肉痙攣,嚴重者可出現血壓下降、休克而死亡。可根據大便培養結果來鑒別。
4.急性出血性壞死性腸炎 多發生于小兒與青少年,臨床表現有4個主要特點:突然發生的急性腹痛、腹瀉、便血和毒血癥。腹痛多于左上腹或左中腹部,為持續性絞痛,少量飲食即可加劇腹痛或引起絞痛發作。腹瀉無里急后重,大便初為黃水便,漸變為暗紅色或鮮紅色糊狀便,混有壞死組織,具特殊臭味。常于發病1~2d后即衰弱無力、面色蒼白、寒戰、發熱、白細胞增高等。X線檢查示局限性腸脹氣,腸壁增厚,黏膜粗而不規則,大便培養無致病菌生長。
5.病毒性腸炎 多發于秋季,主要由??虏《?、輪狀病毒、腺病毒、冠狀病毒等引起,主要表現為腹瀉,為水樣便或稀便,嬰兒可呈典型的蛋花湯樣便,伴惡心、嘔吐、腹脹、腹痛,病程3~8d,多能自限。其特征為傳染性強而臨床癥狀及體征輕。糞便中可檢到特定的病毒顆粒。
查看更多關于細菌性食物中毒的診斷鑒別的相關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