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性癱瘓患者怎樣進行康復訓練
時間:2016-02-22來源:求醫網
在治療腦性癱瘓的問題上各國醫學界都有著一個共識,那就是提倡為腦性癱瘓的孩子進行康復訓練,通過康復訓練能夠讓腦性癱瘓患兒加強頭部控制,也能夠讓患兒學會發聲、爬行和行走,這對于治療腦性癱瘓來說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若是家長有腦性癱瘓的患兒家長朋友們一定要了解這些腦性癱瘓患兒的康復訓練才行,為了幫助大家更加詳細的了解這一問題,文本將為大家介紹腦性癱瘓患者怎樣進行康復訓練。
為了加強腦性癱瘓患兒的身體控制,家長朋友們可以使用以下的方法進行康復訓練:
1、為了加強小兒頭部的控制,可使其俯臥位雙手支撐抬頭、抬胸或仰臥時雙上肢伸展,將其緩慢自仰臥位拉至坐位。當小兒坐在床上時,應誘發其向前方、側方伸手取物,逐漸形成各方向的保護性反應,以增強坐位的穩定性。
2、對伴有語言障礙的患兒,應按正常小兒語言發育的規律進行訓練,尤其0~6歲是學習語言的關鍵期,平時要給患兒豐富的語言刺激,鼓勵患兒發聲、矯正發聲異常,并持之以恒地進行語言訓練,以增強患兒對社會生活的適應勢力。在運動訓練的同時加強語言訓練。以顏色鮮艷的玩具吸引小兒的注意力,力爭其模仿訓練者的發聲、發音。創造良好的言語環境,及時糾正異常的發音。
3、對不會翻身的小兒,在其仰臥時,將翻動側的下肢屈曲,并輔助屈曲腿帶動身體旋轉或握住翻動側上肢使其伸展、內收,帶動軀干翻身。
4、爬行訓練是腦損傷康復的重要方法。小兒需雙上肢伸展支撐,下肢以膝關節支撐使軀干與大腿成90°。姿勢保持穩定后,可在小兒面前放置帶有聲響、顏色鮮艷的玩具,誘發其向前交替伸手抓取,同時可向前推動小兒足底,輔助其前行。
5、對站立時足跟不能著地的小兒,訓練者可在其仰臥時握住足跟,以手掌壓向足心,使足背向小腿方向背屈,足背與小腿之間角度盡量小于90°。還可以穿戴足踝矯形器,以利于矯正尖足,穩定踝關節,更好地進行站立、行走訓練。
嬰幼兒腦組織可塑性大、代償能力強,若康復治療措施恰當,可獲較好效果。對癱瘓的肢體應保持功能位,并進行被動或主動運動,促進肌肉、關節活動和改善肌張力。還可配合推拿、按摩、針刺及理療。嚴重肢體畸形者5歲后可考慮手術矯形。
腦性癱瘓患者怎樣進行康復訓練現在就為大家介紹完了,對于這些康復訓練來說越早進行效果也就越好,因為嬰幼兒時期腦性癱瘓患兒的可塑性也是很大的,家長朋友們應該抓緊時間為孩子進行康復訓練。
查看更多關于腦性癱瘓患者怎樣進行康復訓練的相關常識>>
神經科疾病
- 植物神經紊亂
- 運動障礙疾病
- 神經康復
- 顱腦脊髓感染
- 重癥肌無力
- 癲癇病
- 運動神經元病
- 神經內科
- 硬化癥
- 癱瘓
- 脊髓損傷
- 脊髓空洞
- 脊髓病變
- 肌營養不良
- 肌肉萎縮
- 格林巴利
- 共濟失調
- 抽動癥
- 羊癲瘋
- 羊角風
- 頭痛
- 神經衰弱
- 腦膜炎
- 特發性震顫
- 多發性硬化
- 神經性厭食癥
- 神經炎
- 脊髓型頸椎病
- 眩暈癥
- 腦疝
- 外傷性癲癇
- 顳葉癲癇
- 原發性癲癇
- 難治性癲癇
- 額葉癲癇
- 結核性腦膜炎
- 急性脊髓炎
- 腦病
- 帕金森病
- 偏頭疼
- 帕金森綜合癥
- 肋間神經痛
- 阿爾茨海默病
- 肌營養不良癥
- 臂叢神經痛
- 不安腿綜合征
- 叢集性頭痛
- 瘋牛病
- 高血壓腦病
- 記憶障礙
- 面神經炎
- 腦梗死
- 腦炎
- 失語癥
- 視神經脊髓炎
- 視神經炎
- 細菌性腦膜炎
- 煙霧病
- 周圍神經炎
- 蛛網膜炎
- 坐骨神經痛
- 脊骨神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