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市人民醫院前身是美國教會醫院,建于1891年,今年是建院120周年。醫院已經成為魯南、蘇北、豫東、皖東地區以及國內同級醫院中規模和服務量最... [ 詳細 ]
防治“慢疲”刻不容緩
時間:2012-10-25 19:47來源:求醫網
你是否有以下的癥狀?疲倦,腰酸腿疼,注意力集中不起來,稍一運動就累得厲害,平時睡得挺多卻不解乏,身體檢查又無重大異常發現。如果總是感到疲勞,還不能通過充足的睡眠調理好,那你可能已經患上了一種神秘的現代病———慢性疲勞綜合征(簡稱“慢疲”)。
國家體改委的一個專項調查結果表明:我國知識分子平均壽命與國內平均壽命相比要低十歲左右。而導致中年知識分子英年早逝的主要原因,主要就是“慢疲”。但是,八成以上被調查者對其有認識誤區,或將“慢疲”等同于亞健康,以為休息一下就可以恢復,或將“慢疲”等同于抑郁癥或神經衰弱,貽誤治療時機。需要提醒的是,此癥如果不及時治療,有可能引發更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甚至導致“過勞死”。
慢性疲勞綜合征是什么?
國際醫學界公認為“慢疲”的金標準包括以下三個方面:持續或反復出現的原因不明的嚴重疲勞,病史不少于6個月,且目前患者職業能力、接受教育能力、個人生活及社會活動能力較患病前明顯下降,休息后不能緩解。
同時至少具備下列8項中的4項:①記憶力或注意力下降 ② 咽痛 ③頸部僵直或腋窩淋巴結腫大 ④肌肉疼痛 ⑤多發性關節痛 ⑥反復頭痛 ⑦ 睡眠質量不佳,醒后不輕松 ⑧ 勞累后肌痛。但需排除由其他疾病引起的慢性疲勞。
調查顯示,坐班族是“慢疲”發作的重災區。生活方式不健康者、精神壓力過大者、獨生者與寂寞者及中年人也都是慢性疲勞綜合征的高發人群。
治療“慢疲”可用傳統療法
慢性疲勞綜合征是體質下降、慢性疾病多發的前奏。但現代醫學對其病因和發病機制尚不十分清楚,也缺乏根本的治療方法。對有這類問題的患者,建議不妨找中醫看看,畢竟調理向來都是中醫的專長。
慢性疲勞綜合征可歸屬中醫學“郁證”與“虛勞”的范疇。“郁證”多由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引起,病機多為氣機郁滯。“虛勞”有五:肺勞損氣,脾勞損食,心勞損神,肝勞損血,腎勞損精。心主神明,心勞損神即是長期緊張、憂思過度、陰陽失調、神氣虧虛之癥候,即現代中醫常指的“神勞”病癥。從狹義來講,神勞與慢性疲勞綜合癥最為相似。
方芳說,“慢疲”在中醫可分為氣虛型、氣血兩虛型、氣陰兩虛型、氣虛夾郁型、氣虛夾瘀型、肝脾不調型、肝腎陰虛型、脾腎陽虛型、脾虛痰濕型、濕熱內蘊型十類。除了用方藥,對不同類型的患者還可配合相應的傳統療法,如氣虛型用腹針療法,氣血兩虛型用敷臍療法,氣陰兩虛型用切脈針灸療法,等等。患者需先由醫生辨病,再對癥治療。
預防“慢疲”的原則是自我放松
預防勝于治療。慢性疲勞綜合征的預防原則就是自我放松。工作上要注意緩急安排、情緒輕松。睡眠是解除疲勞的重要方法,充足睡眠應著眼于提高睡眠質量。適量運動如慢跑、太極拳、按摩、瑜珈功,或者唱歌、唱戲(即腹式呼吸),都是舒緩緊張、放松神經的好方法。均衡飲食,合理分配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理想食品是小麥、小米、牛奶、面包、紫菜、海帶、香蕉等。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的攝取具有特別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