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江市中醫醫院成立于1965年11月,是一所集醫療、科研、教學、預防保健、康復于一體的二級甲等中醫醫院。是廣東省中醫名院創建單位、廣東省中醫院... [ 詳細 ]
關注你的睡眠
時間:2012-11-03 13:03來源:求醫網
睡眠和飲食一樣至關重要,是人體必須品。人一日三餐,而睡眠占整個生命
的三分之一時間。據近年的全球睡眠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國民因失眠、易醒、多夢等睡眠時間不足與睡眠質量問題而存在睡眠障礙者高達42.5%。面對4成國人睡眠障礙的嚴重局面,已引起有關部門與醫療機構的高度重視,但是,絕大多數患者對睡眠障礙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性還缺乏應有的重視。
睡眠障礙在臨床上極為常見。睡眠障礙既可見于正常人,也可以是各種疾病的伴隨癥狀,或者是單獨的疾病。睡眠障礙粗略可以分為失眠,睡眠過度和覺醒障礙三大類。其中失眠最常見,下面我們重點介紹失眠癥的類型、原因和治療。,
一.失眠癥的定義
失眠癥是以難以入睡和睡眠維持困難為特征的一種最常見的睡眠障礙,是睡眠質量或數量達不到正常需求的一種主觀體驗。臨床常見的失眠形式有:睡眠潛入期延長(入睡困難);睡眠維持困難(夜間覺醒次數增多或凌晨早醒);睡眠質量差(多惡夢);總睡眠時間減少;日間不良效應(次晨感到頭昏,精神不振,嗜睡,乏力)等。簡言之,失眠通常指患者對睡眠時間和或質量不滿足,并且影響白天社會功能的一種主觀體驗。
二.失眠的分類和病因認識
按病程分類可分為:短暫性失眠、短期性失眠和慢性失眠。
短暫性失眠(小于一周):大部分人在經驗到壓力、刺激、興奮、焦慮時;
生病時;至高海拔的地方;或者睡眠規律改變時(如時差;輪班的工作等)都會有短暫性失眠障礙。 這類失眠一般會隨著事件的消失或時間的拉長而改善,但是短暫性失眠如處理不當部分人會導致慢性失眠。
短期性失眠(一周至一個月):嚴重或持續性壓力,如重大身體疾病或手術、
親朋好友的過世、嚴重的家庭、工作或人際關系問題等可能會導致短期性失眠。這種失眠與壓力有明顯的相關性。短期性失眠如果處理不適當也會導致慢性失眠。
慢性失眠(大于一個月):慢性失眠的原因是很復雜的且較難去發現,許多的慢性失眠是多種原因合在一起所造成的。慢性失眠的原因包括:(1)軀體方面的疾病導致失眠;(2)神經疾患或情緒障礙導致失眠;(3)使用藥物、酒精、刺激物、或違禁物等導致失眠;(4)有睡醒周期障礙或不規律而導致失眠;(5)睡前小腿有不舒服的感覺或睡覺中腳會不自主的抽動而導致失眠;(6)睡覺打呼嚕、不規律的呼吸或其它呼吸障礙而導致失眠;(7)原發性失眠。
按病因分類:可分為原發性失眠和繼發性失眠。一般因上述各種原因所導致的失眠稱之為繼發性失眠;而另外一種則稱為原發性失眠。
三.睡眠不足造成的危害
1、易患心臟病、中風:的一項研究顯示上夜班會使患心臟病的危險增加3倍。如果兩個晚上不睡覺,血壓就會升高。
2、易患內分泌疾病:瑞典卡羅林斯卡醫院及美國研究人員發現睡眠不好或太少的人易患糖尿病,因人在這種睡眠不足時體內皮質醇和腎上腺素分泌增加,胰島素分泌減少,從而使血糖升高。
3、降低生活工作效率:睡眠不足使人白天昏昏欲睡、思路不清、工作無法協調;兒童變得易怒,可能會惹是生非。
4、易導致各種事故:一項研究表明睡眠不足引發的交通事故與飲酒過量引發的交通事故一樣多。每年有5萬人因司機疲勞駕駛而死亡或嚴重受傷。
5、易導致肥胖:睡眠時產生控制脂肪和肌肉的生長激素。
6、 影響兒童生長:人在深睡階段釋放生長激素,睡眠不好的孩子生長緩慢。
7、 易患感冒、癌癥:研究表明如果兩個晚上不睡覺,免疫系統就會發生變化,使人難以抵抗傳染病;免疫功能的減弱還會使抵御早期癌癥的能力降低。
8、 易導致精神錯亂、抑郁癥:科學家們征求了**者,用工具或藥物剝奪了他們一段時間的睡眠,不良反應在不準睡覺的24小時就出現了,幻覺在3天后出現,受試者回答問題詞不達意,對最近發生的事情健忘。研究還表明,失眠者中患抑郁癥的人數是正常人的3倍。
9、 縮短壽命:用老鼠做的實驗表明,連續兩周(相當于人的3個月)不許睡覺,老鼠則死亡。
四.失眠的治療
由于失眠是由多種因素引起,因此治療失眠應該治療失眠的病因。治療原則:對因治療。
(1)藥物治療:因為服用方便,取效快,藥物治療失眠是使用最廣泛的治療方法,但也可引致醫源性失眠。如果患者長期服用睡眠藥物,可能妨礙形成自己的應付失眠的方法。目前,全球廣泛使用苯二氮卓類催眠藥物治療失眠。可以治療失眠的藥物包括:苯二氮卓類、巴比妥類、非苯二氮卓類、抗抑郁藥物、非處方睡眠藥物。其中巴比妥類由于毒副作用大已經基本退出臨床治療領域。臨床最常用的是苯二氮卓類鎮靜安眠藥。這類藥物可以使失眠者容易入睡,覺醒次數減少并增加睡眠時間,但長期使用維持睡眠對人體有不利影響。研究證明,服用鎮靜安眠藥物的睡眠與正常睡眠并不相同,多種鎮靜安眠藥物抑止快波睡眠并使慢波睡眠S4期減少,讓人呈淺睡眠狀態,應避免長期給藥。在任何情況下,為防止藥物依賴,藥物治療應該是短期的。從心理的角度來講,讓慢性失眠患者長期使用藥物會強化患者的想法,即自己不能夠控制自己的睡眠。
(2)養成良好的習慣:正確的睡眠衛生習慣的培養是治療失眠的必須手段。目前提倡失眠的治療應該在睡眠衛生教育基礎上配合藥物或心理治療,方能達到短期和長期療效并存。睡眠衛生教育的目標有兩個,第一是加強患者對相關健康習慣和環境因素對睡眠影響的認識和意識;第二是向患者推廣更好的睡眠衛生習慣。培養正確的睡眠衛生習慣包括:睡眠要守時;晚餐以后避免興奮性食物;避免饑餓入睡;把臥室作為睡覺的專用場所;在下午和傍晚時分定時進行體育運動,但失眠者睡前不要做劇烈運動;在睡覺期間盡可能避免噪音、光線和過高的溫度。
(3)心理治療:通過各種心理治療方法,調整認識態度,減輕患者心理壓力,避免產生不良的自我暗示,減輕緊張、焦慮和不安,促使其保持愉快的情緒。對暗示性高的輕度失眠者使用安慰劑可有良好的效果。放松訓練、行為療法或氣功的應用,都能不同程度地幫助失眠者恢復正常睡眠。另國外有報道用剝奪睡眠的方法治療抑郁癥患者的情緒和失眠。其中認知行為治療是最常用的治療方法。
五.中醫中藥治療睡眠障礙的優勢
藥物(西藥)治療睡眠障礙是使用最廣泛的治療方法,但臨床證明西藥會有依賴性、白天思睡、停藥綜合征等不良作用,甚至導致醫源性失眠(淺睡眠狀態)。事實上,由于西藥服用方便,起效快捷,有不少患者樂于接受。只是當出現這樣那樣的不良事件后才求助于中醫。其實中醫早在經典著作《黃帝內經》中就有關于睡眠的論述。《內經·營衛生會》提出了營衛循環的睡眠理論,載:“人受氣于谷..其清者為營,濁者為衛,營在脈中,衛在脈外,營周不休,五十而復大會,陰陽相貫,如環無端。”營衛二氣的規律性運行,在人體表現為節律性的寤寐交替。生理情況下,衛氣晝行于陽,夜行于陰,當衛氣行于陽分時,人的精力旺盛,表現為覺醒狀態;當衛氣行于陰分時,人的精神困頓,表現為昏沉欲睡。
人的睡眠是營衛之氣正常循行,陰陽之氣規律轉化的結果,這種規律性遭到破壞,則人體就表現出睡眠的障礙。針對西藥治療睡眠障礙的不良作用,我院睡眠障礙專科采用中醫中藥辨證施治,結合針灸(包括無痛腹針、體針)、耳穴壓豆、刺絡放血等傳統療法,攻逐實邪,調補臟腑,通過調整人體陰陽平衡、營衛循行規律,以恢復人體睡眠—覺醒規律,達到停藥后,無西藥依賴作用及不良反應。
在門診病人中,原已服用西藥的患者占相當的比例。對于這類病人,我們一般不主張立刻停用西藥,以免引起癥狀反跳。而是囑其在服用原有西藥的基礎上加服中藥,待癥狀減輕,療效穩定后再有計劃地減停西藥。
失眠病人多不需要住院治療,流動性大,且求醫心切,往往不顧病史長短,病情輕重,只求速效,缺乏足夠的耐心堅持治療,甚至不能耐心候診。純中藥治療1周內效果大多不如西藥,因此影響了部分病人的復診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