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江市中醫醫院成立于1965年11月,是一所集醫療、科研、教學、預防保健、康復于一體的二級甲等中醫醫院。是廣東省中醫名院創建單位、廣東省中醫院... [ 詳細 ]
心血管病發病率逐年上升,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市中醫院心血管專家呼吁
時間:2012-11-03 13:05來源:求醫網
心血管病發病率逐年上升,嚴重威脅人類健康,醫院心血管專家呼吁
一、心血管疾病現狀
年世界衛生組織報告,全球萬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各種死亡原因的三分之一。年260萬人死于腦卒中或心肌梗死,心血管病每13秒就會奪去一個國內人的生命。心血管疾病是男性第一死亡原因,在女性患者中僅次于腫瘤位居第二。由于心血管病各種危險因素大幅上升,心血管病發病率逐年上升,嚴重威脅人類健康。所以心血管疾病一定要強調預防,不管疾病發展到哪個階段,都要把預防放在**。
二、心血管疾病能否預防
冠心病的發生發展規律可能是在一定的遺傳背景下,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起著主導作用,導致危險因素和代謝異常。按其權重的排序是:血脂異常、吸煙、糖尿病、高血壓、腹型肥胖、缺乏運動、飲食缺少蔬菜水果、精神緊張、堅持少量飲酒(保護因素)。
三、心血管疾病如何預防
1.提高健康意識,關注自己的健康。預防得病,防患于未然。
2.從青少年到老年的終生健康管理。預防應該從青少年抓起,中年強化,老年繼續,健康要終生管理。從青少年開始啟動主要是針對肥胖和代謝綜合征,強調健康的生活方式。到中年,這段時間最重要的是危險因素的控制和代謝指標的干預,應定期篩查血壓、血糖、血脂,老年階段要繼續危險因素的控制。
3.用科學的證據指引心血管疾病的預防。
一是心血管疾病預防首先是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
包括適量運動和合理飲食、戒煙及保持好的心態。運動強度應以不感覺勞累為原則,營養和合理搭配,飯吃八成飽非常重要,任何階段戒煙均有利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
二是應堅持使用有科學證據、有預防作用、能改善預后的藥物。
特別強調降血壓達標。我們現在有了一系列有效的降壓藥物,50年來最重要的成就和證據是降壓達標是硬道理,即使用傳統降壓藥物,只要把收縮壓降低10-12mmHg,舒張壓降低5-6mmHg,就會使腦卒中減少40%,心肌梗死減少16%,心力衰竭減少50%,而且不增加癌癥和其他非心血管疾病死亡原因,降血壓達標可更大幅度減少致殘、致死后果。普通人群血壓需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合并糖尿病、冠心病、腎功能不全人群血壓需控制在130/80mmHg以下。此外,還要適當服用預防血栓的藥物。無血栓則無事件,預防血栓就能預防致殘、致死后果。
心血管疾病預防為本——五條防線構筑心血管病的防洪堤
世界心臟基金會(WHF)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全球性組織。WHF的宗旨是幫助全球各國人民通過預防、控制冠心病和腦卒中,延長人類的壽命,尤其關注發展國內家心血管疾病的防治。WHF將每年9月29日定為"世界心臟病日",以喚起公眾關注心血管疾病,通過舉辦世界心臟論壇,組建防治心血管疾病的多個相關學科參與的非政府機構與政府相應的職能部門組成的國際性廣泛聯盟,構筑心血管疾病的全面防線。
全面防線包括五個層面:
1、防發病。一級預防,防患于未然;
2、防事件。保持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穩定,預防血栓形成,預防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ACS 和腦卒中等可能致殘、致死的嚴重事件;
3、防后果。發生ACS等嚴重事件后,及早識別,及早干預,挽救心肌,挽救生命;
4、防復發。二級預防,亡羊補牢,為時未晚;
5、防治心力衰竭。
第一條防線: 防發病——一級預防
有句古話叫"防患于未然",的《黃帝內經》幾千年前就挑明了"上醫治未病"。什么叫防未然、治未病呢?這就是一級預防,就是在沒發病的時候去防病,就是對多重危險因素在源頭的綜合控制,就是將我們防病治病的重點從"下游"轉到"上游",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醫學模式的轉換。過去我們將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放在溶栓、搭橋、介入等高科技的投入上,卻對花錢少、效益大的一級預防的重視非常不夠。在這個寶貴的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的一級預防上,我們再也不能等閑視之。
一級預防怎樣去做呢?因為很少人只有一個危險因素,往往是吸煙、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肥胖、靜息生活方式等多種危險因素并存,如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癥,必須吃藥治療,同時有效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對于沒有糖尿病的輕度高血壓病患者,可以通過改變生活方式、限鹽6個月后再決定是否用藥。這里要特別提醒一句,在血脂異常的干預力度上,糖尿病是和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危險程度等同稱等危癥,切切不可忽視。一級預防最基本的措施是改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一級預防的重點有三個:干預血糖、干預血壓、干預血脂。
第二條防線:防事件
發生心肌梗死、腦卒中等嚴重事件的基礎是"不穩定斑塊"及其破裂后引發的不同程度的血栓,前面說過,半數以上事件并無先兆而突然發作,目前尚無預測手段。防事件對于穩定斑塊的患者見于穩定性心絞痛,是保證其斑塊繼續穩定,不向不穩定的方向發展,對于不穩定斑塊見于不穩定性心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是促使其向穩定轉化,防止發生心梗及腦卒中。防事件的核心是兩個"防",第一是構筑一條調脂他汀類藥物防線,這會使原來穩的更穩,原來不穩的向穩定轉化。他汀類藥物除降脂作用外,可能具有另外附加的穩定斑塊的作用,即通過改善血管內皮功能的作用、抗炎作用和抗栓促使斑塊穩定。第二是抗栓,最便宜、最有效的百年老藥阿司匹林,預防用量75毫克至80毫克每日1次,晚上睡前服。但在不穩定心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發病時,第一次阿司匹林劑量不應小于150毫克,應將藥片嚼碎服下,以便盡快起作用。"高血壓理想治療"實驗結果表明,在滿意控制血壓的同時,每日服用阿司匹林75毫克,可使心肌梗死的危險降低30%左右,而不增加腦出血的危險,但可能使腦以外的其他部位出血,如胃腸出血增加2倍。總體上講,充分治療高血壓,聯合使用小劑量阿司匹林對預防心肌梗死有益。
第三條防線:防后果
這里要送大家一句警言:"有胸痛上醫院"。冠心病最常見的表現為胸痛,急性心肌梗死半數以上無先兆,而以突發的胸悶、胸痛為表現。從血栓形成到血管供應的心肌組織壞死,動物學實驗是1小時,在人身上最晚是6~12小時。所以我們心臟科醫生最重要的理念是"命系1小時",這就是醫學上常說的"時間窗"——即搶救的黃金時間。時間窗沒抓住,病人將付出致殘、致死的代價。治療越早,挽救的心肌越多。所以時間就是心肌,時間就是生命,丟失了時間就是丟失了生命。
第四條防線:二級預防——防復發
對于已獲救的心肌梗死、腦卒中的存活者,最重要的是二級預防——防復發。這是再發嚴重心血管事件的極高危人群。一級預防是沒發病去防病,那么二級預防就是已發病后防止"二進宮",即防止第二次復發。已有充分的臨床實驗證據表明,二級預防的A、B、C、D、E防線具有重大意義。
A: 1、Aspirin(阿司匹林);2、ACE遏制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遏制劑)。
B:1、β-Blocker(β-受體阻斷劑);2、Blood pressure control(控制血壓)。C:1、Cholesterol lowing(降膽固醇);2、Cigarette quitting(戒煙)。
D:1、Diabetes control(控制糖尿病);2、Diet(合理飲食)。
E:1、Exercise(運動);2、Education(病人教育)。
這個性命攸關的二級預防的五個方面,每項有兩個內容,都非常重要,每一個病人都要逐條逐項嚴格去做,并持之以恒。這個二級預防提倡"雙有效",即有效藥物、有效劑量。
第五條防線:防治心力衰竭
由于早期干預的成功,使越來越多的心梗、腦卒中的患者存活下來。前面說過,慢性心衰是從心梗逃出后10~15年的一個常見歸宿,因為慢性心衰預后差,花費巨大,已成為全球性最沉重的醫療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