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原北京冶金醫院),始建于 1964年,2006年7月劃轉至北京中醫藥大學,2007年7月成為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臨床... [ 詳細 ]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醫院庫 > 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 > 醫院資訊 > 代煎中藥如何儲存
代煎中藥如何儲存
時間:2012-11-08 10:49來源:求醫網
如今,中藥代煎服務已成為醫院和藥店的基本服務,極大地方便了廣大患者。但也隨之帶來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代煎中藥湯劑如何保存。
目前代煎中藥湯劑最常見的包裝是真空密封包裝。建議,密封真空包裝的中藥湯劑較好在冰箱冷藏室0~5℃范圍內保存,可以保存7天左右;保存超過一周的中藥,在服用前應置于沸水中煮沸后再服用。特別是處方中有全蝎、蜈蚣等動物類中藥,或含有高糖中藥如熟地黃、黃芪等時,更不能超過7天。若發現藥液袋鼓起或藥液變味、有氣泡等異常現象,則屬變質,不可服用。
如果是用患者自己提供的器皿來盛放中藥湯劑,則即使放置在冰箱冷藏室中,也不應超過3天,以免藥液變質影響療效。
怎么熬中藥 藥效較好
1. 煮藥需用白開水
現在人們熬藥經常是打開自來水直接用。其實熬藥的水較好是要把燒開的水晾涼后再使用,因為一些地方的自來水多用氯消毒,或多或少都有殘留,同時自來水中的鈣、鎂離子較多,也容易和藥材中化合物發生反應,影響藥效。
2. 先煎后煎分藥性
貝殼類、礦物類、骨甲類等應先煎。貝殼類有牡蠣粉、蛤粉等;礦物類有石膏粉、龍骨等;骨甲類有鱉甲、龜板等。此類藥應先煎十分鐘后再放入其它藥物。有些藥方要求煎藥時必須后煎的中藥,“后煎”就是將藥煎十分鐘后再放入藥罐,因為有些中藥久煎無效,像鉤藤等。有些芳香帶味藥,久煎減低藥效,如金銀花、連翹、薄荷等。還有些藥久煎可以減輕藥的毒性,如馬錢子等。煎前較好先把藥材用溫水泡四十分鐘,好讓中藥泡透以便將藥的有效成分更多地煎出。
3. 開蓋關蓋要注意
一些揮發性藥材,如果敞開熬,有效成分會隨水蒸氣散發到空氣中,藥效將大打折扣。一般是辛散解表或芳香化濕類藥物,如薄荷、蘇葉、藿香等,且煎煮時間不宜過久。又如一些補益類藥物如人參、鹿茸、西洋參等,需要在容器內用小火慢煎久熬,才能使其有效成分充分煎煮出來,也應該蓋上蓋子,以防止藥物成分在慢煎久熬中隨水蒸氣失去了。
一些重量輕、體積大的藥材,如金錢草、番瀉葉等,如果熬藥容器不夠大,蓋上蓋子易使藥液溢出。另外,有些不易溶解的藥材,煎熬時需經常攪拌,這樣的藥物較好不要蓋著蓋子煮。當然攪拌較好順著一個方向,這樣使藥材均勻受熱,使有效成分完全溶解,一般間隔10分鐘翻動1次。
4.用火用鍋有講究
有的藥要久煎微火,有的藥要猛火時間短。久煎微火是指滋補藥,猛火時間短是指通便藥、傷風感冒藥。煎藥較好用砂鍋,砂鍋受熱均勻,藥煮開時它的滾動就像,有撞擊力,再用筷子不斷地攪拌,像洗衣機將衣服的臟物洗掉一樣,這樣才能把藥里的有效成分全部煎煮出來。用高壓鍋煎藥就沒有這些撞擊力和攪拌作用,藥的成分會受影響。
5.藥汁較好煎180毫升
煎藥的藥汁多少非常關鍵。煎三次,一次煎180毫升左右為好。如果藥汁多了,藥渣里的有效成分就少了,反之如果藥汁少了,藥渣會把藥的有效成分吸附回去,也就浪費了。當然這里講的是正常藥方,而不是特殊大方。
6.假沸的藥多熬一會兒
一般人印象中藥“咕嘟咕嘟”地沸騰了就是熬好了,但沙參、田七、牛膝、甘草、桔梗等藥物在溫度沒有達到100℃時就會開始沸騰,如果此時把藥從火上拿下來,藥材中有效成分沒有溶解,藥效會受影響。